2015年11月23日 星期一

新解放區的土地改革

1950年冬季起,歷史上空前的土地改革運動在有領導、有步驟、分階段地在新解放區利用冬春的農閒時節展開。在整個運動中,採取依靠貧農、雇農,團結中農、中立富農去消滅封建的土地制度,以發展農業生產。土改工作隊深入民間,宣傳地主的發家史,農民的血汗史及解放後農民地位的變化,改革土地分配不合理的制度。在發動起群眾的基礎上,開始劃分階級,澄清部份群眾以為越窮越光榮的模糊認識。對隱瞞、謊報行為進行說理和揭露,既不漏劃地主又防止錯劃,制定標準來界定富農和中農的分別。

為了穩定中農的情緒,各地貫徹團結中農政策,向中農講解勞動致富光榮的道理,解除他們怕冒尖,戴上富農帽子的顧慮。農民協會以貧雇農為領導核心,吸納中農積極份子參加工作,列席各種貧雇農大會和代表會,讓大家以團結互讓的協商方式解決問題。這種民主的作風,縮小了地主的劃分面,保護了相當一部份出自農村,從事非農社會職業勞動者的合法利益。評議階級有了初步方案後,召開鄉農民大會予以通過,報請區人民政府批准,張榜公佈定案。各地力求做到公平合理,使運動健康發展。

完成土地財產的分配後,各地組織農民銷毀封建性的舊地契,召開農民大會,宣佈土地改革勝利結束。土改工作組事後還派出人員進行複查,糾正階級成份漏劃或錯劃,分配不公等偏差。各地政府發動農民發展生產,組織農會,提倡互助合作,幫貧雇農解決生產資金和技術等困難,掀起了生產熱潮。對於城郊土地,政務院出台政策,對工商業用地、寺廟用土及小商販、自由職業者擁有的小量農業用地者,均不劃為地主。城郊沒收和徵收的農業土地,一律歸國家所有,由市人民政府管理,徵收的土地給予合理補償。


對於華僑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土地也制定政策進行特殊處理,以團結僑胞和少數民族,對鞏固國防,促進地區經濟發展都起了作用。毛澤東號召各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打通思想,整齊步代,像過好戰爭關一樣過好土地關,過好反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關。各地政府還組織各界人士前往參觀土地改革運動的情況,各民主黨派抽調了大批人員了解幫助農民翻身的工作,提高了自身的認識,消除了對土地改革的疑慮,有利於發現土改工作中出現的偏差及時予以糾正。這樣使地主階級在全社會陷於孤立,讓土改順利進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