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幾個月來,社會經濟重組和支援戰爭的巨大開支,給社會帶來很大的負擔,有人對現狀不滿。由於戰後物價穩定,沒有人再去搶購物資,民族資產階級由於市場蕭條,惶惶不安,懷疑共產黨政策要提早消滅資本主義。於是有人遣散職工,關廠歇店,或棄廠出走,或將資金轉移香港。失業工人和知識份子都有怨言,而農民對新解放區沒有實行土地改革,又要徵收公糧也有意見。社會出現緊張情況,而共產黨內一部份幹部對政策缺乏正確認識,以為當前的任務要擠垮私營經濟,認為民主黨派”可有可無”。
在革命隊伍中出現了用粗暴的方法對待思想問題的情況。在民族問題上,不顧客觀條件,急於求成地進行民主改革,妨礙全國人民實現當前中心任務。毛澤東指出,當前的總方針是肅清國民黨殘餘、特務、土匪,推翻地主階級,解放台灣、西藏,告誡幹部不要四面出擊,要做好民族資產階級、知識份子和群眾工作,獲得他們的支持。他要求工廠開工,解決工人失業問題,實行土地改革,剿匪反霸,使廣大農民擁護我們。他說,教育改造,不要過於性急,觀念形態的東西,不是用大炮打得進去的,需要時間。
從此,全黨開展統一戰線工作,讓各界人民代表發揚民主,廣開言路,不怕人講話,聽取好意見。這種策略不僅開創了”打擊主要敵人,爭取最大多數同盟者”,更反映了執政之初的重要戰略思想。毛澤東說,”我們是一個大黨,策略上要特別注意。尤其是我們現在勝利了,要鞏固勝利,更要注意,要反對”左”的思想和”左”的做法。”他還指出,”不應當破壞的事物,力爭不要破壞,或破壞得少一些”,”把握了這一點,就可以減少阻力,就有了主動權。”陳毅在上海對毛澤東的指示理解得比較好,因此工作很有成績。
毛澤東對黨內有人認為”可以提早消滅資本主義實行社會主義”,定性為”左”的傾向,指出”這種思想是錯誤的,是不適合我們國家情況的”。”民族資產階級將來是要消滅的,但是現在要把他們團結在我們身邊,不要把他們推開”。這見解符合當時的國情,也符合共產黨對歷史進程中不同階段經濟發展的理論觀點。在全國剛剛解放,慎重處理社會轉變,對社會矛盾保持高度敏感,對制定穩健的發展戰略有利。這種思想認識,對團結社會力量,爭取國家經狀況好轉,實現國民經濟的全面恢復和發展,具有指標性的意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