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膠著,直至1953年上半年艾森豪威爾出任美國總統。他在大選中答應人民結束慘痛的朝鮮戰爭,於2月22日,由總司令克拉克致函朝中方面,建議先交換傷病戰俘。毛澤東估計到是艾森豪威爾政府放出的試探。同時在3月5日,斯大林逝世,周恩來代表中國參加葬禮,也和蘇聯就戰俘問題進行了交流。3月28日朝中方面經研究後,同意就交換傷病戰俘進行談判。1953年5月13日至6月15日,志願軍發動一、二階段夏季攻勢配合談判,於6月8日達成戰俘遣返協議。當時李承晚阻撓停戰,遭志願軍打擊。
在長達三年零一個月的戰爭中,在狹小的朝鮮半島上進行,雙方在戰場上最高峰時投放三百萬軍力。從兵力密度、敵方空中轟炸密度都是世界戰爭史上空前的。在異常激烈的戰鬥中,雙方都遭受到重大的傷亡。自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止,中朝人民軍共斃、傷、俘敵109萬餘人,其中志願軍殲滅美軍39萬人,共斃、傷、俘敵71萬餘人,自身作戰減員也達36.6萬餘人。在戰鬥中,志願軍以靈活機動的戰術,同世界上最強的軍隊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戰鬥,打出了國威、軍威,打破美國不可戰勝的神話。
朝鮮停戰後,志願軍在1954年9月開始分批撤出朝鮮回國,美國則一直不肯作出同樣行動,死賴在漢城不走。中國無意在外國駐軍的立場,表現了中國人民誠心希望世界和平的願望,最後一批部隊在1958年10月,看到美國不再妄動就全部回祖國。這場戰爭是東西兩大陣營的一次嚴重對抗,由美國把戰爭燒到中國邊境鴨綠江時爆發。這是中國和美國互為對手進行的一場軍事、政治、經濟、外交的全面較量。美國在戰場上除了原子彈,所有現代化武器都出盡了,但最後中國,以自己的勇氣和決心,完結了西方在中國只要架起幾門大炮就征服中國的歷史。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提高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先烈們在戰爭中表現出的崇高品格,克敵制勝的英雄氣概,受到全世界華人的景仰。在戰爭中,國家的軍事理論獲得極大的豐富,軍事科學技術有了提高,軍事人才創造了不少以劣勢的裝備戰勝強大敵人的新戰法和新經驗。同時這場戰爭使國家領導人深感加快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建設的緊迫性。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頂住了美國擴張的勢頭,維護了亞洲和世界的和平,使中國有一個比較和平的環境建設國家,使美國再不敢輕易作進犯的嘗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