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3日 星期一

巨型電腦的設計者金怡濂

中國的科技發展走過不平凡的道路,都是在封鎖、禁運、學術自由交流被剝奪的環境中走出自己的路。金怡濂就是中國在這種學術環境中成為超級計算機總設計師,被譽為中國巨型計算機之父。他的巨型計算設計思想和技術方案取得一系列成果,推動中國高性能計算機的峰值運算速度從每秒10億次提升到每秒3000億次以上,為中國高性能計算機技術的跨越式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金怡濂1929年生於天津,1951年從清華大學電機系畢業,1957年被選派到蘇聯學習計算機技術。他克服語言障礙,於翌年學成回國。

回國後,金怡濂擔任運算控制部份的負責人,參與仿制中國第一台大型電子計算機,104機,從此開始了計算機的研製生涯。19591962年的四年間,金怡濂和同事們完成四台大型機的研製,成為中國大型機發展史上的一段傳奇。中國曾斥巨資進口一台巨型計算機,但進口機時還必須配帶聘請兩位監工,防止中方人員接觸核心技術,連開機關機都由監工操作。金怡濂知道金錢買不來技術,必須靠自力更生。1963年,金怡濂去到大西南偏僻的山溝裡,渡過20年閉關磨礪的日子,思想日益成熟,技術越來越精純。

1967年,金怡濂實現了由電子管向晶體管的轉變,成功研製出運算速度每秒16萬次的改型計算機。不久,他向更新並行模式領域進發,從單機模式向並行模式發展。1976年,他終於研製成了運算速度達到350萬次的改型機器。他是中國第一個提出並主持雙機並行處理的科學家。1978年,鄧小平提出,中國搞四個現代化,不能沒有巨型機。國家億次機研製的”905工程獲批准立項,金怡濂獲委任為項目主持。1986年,中國第一台標量巨型機成功問世,成為中國血統的獨立自主開發的巨機,立下集體一等功。


金怡濂在平面格柵網基礎上的分佈共享存儲器大規模並行結構的總體方案,以及網上多種集合操作、無匹配高速信號傳送等技術構想案,完成了中國神威巨型機系統的研製工作。19999月,神威投入商業運作,運算速度達到每秒3840億次,實現了中國高性能計算機的歷史性突破。神威問世以來,完成了20多個單位,一百多個課題的高性能運算,為中國的經濟建設和科學研究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中國國家氣象中極為複雜的中尺度數值天氣預報也是通過神威計算,為港澳回歸和國慶50周年活動氣象保障都發揮了重要作用。金怡濂和他的同事一次次的跨越,為中國計算機科學立下功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