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9日 星期一

沒收官僚資本 組建國營經濟

新中國成立,迅速組建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使經性質發生變化成為經濟領域的重要工作。沒收官僚資本歸國家所有,成建立國營經濟的物質前提。共產黨採取不打碎機構,保持原來的組織和生產系統,原職、原薪、原制度的政策,完整地接收,實行監督生產,在企業實行民主改革,逐步改造為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企業。解放軍每解放一座城市,自上而下,原封不動,整套接收。對企業管理和技術人員,除個別破壞份子外,一律按原職、原薪任用,避免了新舊交替可能發生的混亂,促進生產迅速恢復。

在共產黨的指導下,官僚資本企業有條不紊地用兩三個月時間,轉變為國營企業。其中屬金融系統的原有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民銀行共計2,400多家,國民黨掌控的政府系統的官辦企業,合計有2,858個廠礦,職工129萬。此外交通運輸、招商局所屬企業和十多家壟斷性的大型內外貿易公司,全部進行了清理。按國務院1951年頒佈的《企業中公股公產清理辦法》完成建立國營經濟的全部工作。據1953年統計,截至1952年,全國國營固定資產原值240.6億元人民幣,收歸國有為國營經濟的基礎。

沒收官僚資本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經濟綱領之一。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沒收與帝國主義相聯係的買辦資本,屬於民主革命性質,沒收大資本而言,具有社會主義革命性質。由於官僚資本在舊中國控制了全國的經濟命脈,一經收歸人民共和國所有,國營經濟便由此掌握了國民經濟中大部份社會化的生產力。1949年的國營工業,固定資產佔全部工業固定資產的80.7%,擁有全國電力產量的58%、原煤產量的68%、生鐵產量的92%、鋼鐵產量的97%、機器及零件生產的48%、綿紗生產的49%,還掌握了交通、外貿和銀行。


國民經濟凡關係全國經濟命脈和足以操縱國計民生的部份,通過沒收官僚資本,基本掌控在國家手裡。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作為人民共和國發展生產,繁榮經濟的主要物質技術基礎和整個社會的經濟領導力量,成為調節各種私有制經濟成份,恢復生產的強勁手段,對全社會的濟性質和發展方向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新中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就是這樣決定的,有別於舊中國的經濟性質,對落後的舊中國可說是一種翻天覆地的大變化。中國的經濟建設是在一步步的深入摸索中發展,開創了中國經濟的新紀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