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領導十六國聯軍越過三八線,攻佔平壤,迫近中國邊境鴨綠江。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黑夜的掩護下,從安東、長甸河口、集安三個口岸,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戰場,給驕橫的美軍以出奇不意的突襲。毛澤東和彭德懷當機立斷,改變原定入朝後先組織防禦戰的計劃,趁敵尚未發覺之機,決定採取運動戰立即發動進攻,於10月25日打響了入朝第一場戰役。在冒進的美國,給志願軍邊打邊進的方式,分途殲滅各個冒進之敵。在彭德懷的指揮下,集中主力在雲山戰鬥中,給美軍”皇牌”部隊騎兵第一師以沉重打擊。戰至11月5日,志願軍殲敵1.5萬,將敵軍從鴨綠江邊趕到清川江以南。麥克阿塞曾吹噓要在11月23日感恩節前結束朝鮮戰爭,結果卻被粉碎。
志願軍突然出現於朝鮮戰場,令麥克阿塞大吃一驚,但他仍然低估志願軍的決心和力量,以為出兵只不過為保衛邊防安全和中朝邊境的電力設備。麥克阿塞從日本飛到朝鮮前線,部署12月25日聖誕前結束戰爭的總攻勢。毛澤東、彭德懷決定利用美軍恃強驕傲的心理,誘敵深入,誘使敵軍進入預設戰場,於11月下旬發動第二場戰役,分東西兩線包圍,重創美軍”王牌”部隊陸戰第一師,再戰告捷。12月24日戰役結束時,共殲敵3.6萬餘人,收復平壤及三八線以北除襄陽以外所有地區,迫使敵軍進入戰略防禦。
“聯合國軍”遭到兩次沉重打擊,意見分歧,士氣低落,英、法等國主張在三八線停下來,謀求和談。針對這種情況,毛澤東知道美軍想整頓後再戰,於是電告彭德懷,必須越過三八線,使自己處於有利地位。據此,1950年底至1951年1月上旬發起第三次戰役,一舉突破三八線的防線,向南推進80至110公里,迫使”聯合國軍”後撤到北緯37度。此役共殲敵1.9萬,引起國際社會強烈的震撼。此時,志願軍大部隊撤退以便休整,只留下小部隊鎮守。1951年下旬,”聯合國軍”集結23萬餘人,準備全線反撲。
志願軍立即停止休整,與朝鮮人民軍共同進行第四次戰役,採取堅守、反擊和運動戰防禦等靈活戰術,主動撤離漢城等打法,終於把敵人穩定在三八線以外,共殲敵人7.8萬餘人。其中志願軍殲敵5.3萬餘人,自身傷亡4.2萬餘人。為了奪取戰爭主動,4月下旬趁敵軍準備將戰線推至平壤,發起第五次戰役,在敵軍反撲時雖曾一度陷於被動地位,但中朝軍隊全線阻擊,交戰雙方都投入近百萬軍力,經50天激烈戰鬥,中朝軍隊殲敵8.2萬餘人,其中志願軍殲敵6.7萬人,最終獲得了勝利。志願軍在戰鬥中減員7.5萬餘人。在歷時7個多月的戰鬥中共殲敵23萬餘人,把”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打回38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