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3月23日,中央接受毛澤東提議,要求各級政府領導深入調查研究,並附上一篇毛澤東於1930年寫的《關於調查工作》。中央指出,最近幾年工作中出現錯誤,根本上就是領導人放鬆了戰爭年代行之有效的調查研究工作,在一段時間內,根據一些不符實際或片面的材料作判斷和決定。中央認為,不調查沒有發言權,不要怕聽之有物的不同意見,更不要怕實際檢驗推翻了已經作出的判斷和決定。中央領導人身體力行,親自深入實際。毛澤東組成三個小組,由他的秘書田家英、胡喬木、陳伯達率領奔赴農村。
毛澤東也親赴河北、山東、江蘇、浙江、江西、湖南和廣東等聽取意見,對所有制和公共食堂進行了解,徵詢意見,對人民公社體制和公共食堂有了新的認識。劉少奇回到老家在寧鄉縣和長沙縣天華大隊生活了44天,住在生產隊養豬場旁邊。為了使社員放開思想,大膽反映情況,說出意見,他坦誠向社員道歉說,中央辦了錯事,我們對不起大家,但改錯要了解情況,希望大家幫助我,向我提供真實情況。農民向他反映了所有制問題,你可以拿我的,我也可以拿他的,拿來拿去就拿亂了。劉少奇感到造成困難的主要原因不是天災,而是農民說的”三分天災,七分人禍”。
周恩來下去調查,聽到一個社員尖銳的批評,”如果再這樣下去兩年,連你也會沒吃的。”周恩來坐在門檻上同社員聊天,社員都希望晚上能回家做飯吃,連婦女和單身漢都有這種要求。社員希望恢復到高級社時的評工記分法,以產定分,包活到組,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按勞分配,多勞多得。朱德到城市和工廠調查了解到這幾年和兄弟國家貿易多了,但與資本主義國家的貿易少了。朱德特別說到港、澳是自由港,離我們又近,是我們向資本主義出口的一個很好陣地。我們要抓住這個陣地。他還派人到各地了解情況。
陳雲調查後說,增加一點自留地,不會動搖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當前農民口糧不足,關心的不是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而是吃飯還是吃粥。農民多得一點口糧,對工農聯盟和社會主義制度有好處,是社會主義經濟的必要補充。陳雲和公社領導開了座談後,公社即根據陳雲的意見,即日把集體豬場的母豬,統統由社員領回家私養。鄧小平和彭真也向毛澤東提出食堂和所有制要加以改進的意見。人們在調查的過程中,逐漸冷靜下來,著手解決最現實的問題。毛澤東倡導的調查研究之風,有力地推動了經濟政策的調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