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5日 星期一

中蘇關係惡化的來由

50年代中期,中蘇之間出現分歧。1957年莫斯科會議,雙方都作了一定的讓步,維持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原有格局,但到1958年又出現分歧,但雙方都小心翼翼地遮蓋著。19584月,蘇聯國防部向中國提出,為方便指揮蘇聯在太平洋地區活動的潛艇,希望中蘇共同出資,在中國境內建一座大功率長波電台。毛澤東批示同意全部出資,蘇聯出技術,中蘇共用。但蘇聯堅持共同建設,共同管理,共同所有。中國則明確表示,電台由中方負責建設,屬權應歸中國,建成後可兩國共用。雙方在所有權上有很大分歧。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蘇聯向中國提出建立共同潛艇艦隊的問題。當時中國正著手加強海軍建設,要求蘇聯給予技術上的援助,赫魯曉夫則建議中蘇兩國建立一支共同潛艇艦隊,以對付共同的敵人美國,但當即遭到毛澤東和中國領導人的拒絕。毛澤東的立場就是建長波電台和艦隊涉及中國主權問題,在這個問題上要講政治條件,我們可以一萬年不要援助。看到中國領導人在主權問題上的敏感態度後,赫魯曉夫趕到北京會談,同意提供貨款,由中國自己建設,雙方有所諒解。中蘇兩國國防部長簽署了訂購設備和聘請專家合約。後因蘇聯撤走專家,撕毀合同,中國自行完成這一長波電台的建設。

1958823日,中國開始炮轟金門,赫魯曉夫訪中國時雙方沒有討論過此事,蘇聯不知底細,著駐華使館了解。周恩來解釋台海形勢,並說明是為懲罰國民黨部隊,阻止美國搞兩個中國,請蘇聯放心,中國會自己承擔後果,不會拖蘇聯落水。實際上蘇聯對炮轟行動不滿,主要怕引起美蘇衝突。1959年,中蘇分歧進一步擴大。蘇聯借同美國等西方國家談判禁止核試驗,中斷向中國提供原子彈樣品和有關資料等項目。此時中印邊境發生衝突,赫魯曉夫正準備訪美,擔心國際局勢復雜化,不支持中國自衛反擊的立場。同年9月,蘇聯同印度在莫斯科簽訂協議印度提供貸款,印證了中蘇兩國的分歧。


9月底,赫魯曉夫訪美後抵北京,宣傳蘇美和解的戴維營精神,圖向中國施壓,不要用武力解決台灣問題。中國領導人據理予以駁斥,會談不歡而散。中蘇分歧已從最初的意識形態領域擴展到現實的國家利益範圍。19604月,在紀念列寧90周年誕辰時,中共理論刊物《紅旗》發表《列寧主義萬歲》等文章並編成小冊子,系統地論述戰爭與和平、反對現代修正主義等一系列重要觀點,拉開了中蘇論戰的序幕。赫魯曉夫也借兄弟黨各種會議向中國施壓,採取惡化兩黨關係的嚴重步驟。此時,蘇聯撤走1390名專家,撕毀數百個合同。中國抵住了極大的壓力,決心用自己雙手的勞動來彌補這個損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