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4日 星期一

談香港歌劇創作


我在香港演藝學院看過一場歌劇表演,一位幼時朋友和一班大嶼山愉景灣居民組成的歌劇團演出。他們自編故事,用過去英文金曲,填上新詞,演繹新的內容,可說是舊瓶裝新酒,不能說沒有創意。香港政府鼓勵文化藝術,支持創意產業發展,支援藝術團體,對香港是一件值得發揚的事。歌劇曾是香港最受歡迎的劇種,由於香港廣東人多,粵劇曾風靡一時。隨著內地不同省份的人移居香港,京劇等劇種也在香港流行起來,成龍、洪金寶等也都是京劇科班出身的演員,使香港成為中國功夫的武打片風行世界的龍頭。

香港粵劇深受香港觀眾喜愛,因為當時大陸有一批優秀的編曲作詞人來香港發展,並拍成電影,成為百姓喜聞樂見的娛樂。粵劇、京劇、黃梅調、甚至閩劇都曾在香港盛極一時,各有各的觀眾群。要說香港是文化沙漠,應該不準確。其實香港是受內地文化影響深遠的地方,就算英國人在香港統治了一百多年,也無法把中國文化滅掉。香港人英文很不錯,但中國文字造詣更佳,只是到了現代,大家感到現在的年青人英文不好,中文也不行,原因是香港人口多了,肯用功的人少了,不像以前人人用功,熱切追求上進。

薜覺先、馬師曾、梁醒波、新馬仔、紅線女、芳艷芬等都曾是歌劇電影的表表者。香港古代、現代服裝片都拍過不少,只是到了現在,電影就難再有音樂片了。音樂片其實有其市場,只要形式新穎,內容厚重,自有其吸引人的地方。這都得等新一代人去開拓,在藝術創作上有所創新。只要藝術造詣高,不管是那個省份的劇種,都會受到觀眾的歡迎。黃梅調在香港都曾傳唱一時,我母親就曾是座上客,帶我一起去欣賞,就可證明港人對音樂藝術態度是開放的。音樂是世界語言,好的音樂是傳播文化和思想的好工具。

我們到世界各國旅遊,很多時候都會去歌劇院或參加一些音樂會,領略各國藝術氛圍。音樂可說是各國人民互相往來,促進了解的媒介。年青人在成長階段都有音樂陪伴著他們,成為靈魂之友。好的歌曲,像《獅子山下》其感染人的力量就曾是香港一代人奮鬥求進,克服困難,同心同德建設香港的無形力量。歌劇是古老形式,音樂電影卻是現代電影藝術不可或缺的一個形式。不論是歌舞劇或歌武劇,香港電影文藝工作者都可細心思考,創作出觀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娛樂大眾,給世界文化大觀園增添新的內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