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0日 星期二

小麥育種專家李振聲

李振聲是我國遺傳學家、小麥育種專家,生於1933225日山東淄博周村。他於1951年畢業於山東農學院農學系,曾任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室主任、遺傳與生物發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等職。他育成小偃麥八倍體、異附加系、異代換系和易位系等雜種新類型,將偃麥草的耐旱、耐乾熱風、抗多種小麥病害的優良基因轉移到小麥中,育成小偃麥新品種,累計推廣3億多畝農地,增產100多億斤,為解決中國糧食問題做出了貢獻。他為小麥染色體工程育種實用化奠定了基礎。

李振聲幼時家境貧寒,但父母雖為農民,卻重視孩子的教育。19401942年,山東連續三年大旱,他挨過饑抵過餓,深知糧食的重要性。他到高二,由於父親去世而輟學。為幫補家計,他到濟南找工作,路上看到山東農學院招生,提供食宿,又有書讀,於是他去投考,獲得錄取。他非常珍惜學習機會,勤奮向學。在山東農學院,得到來自燕京大學沈壽銓教授的引導,對小麥進化、分類到育種的理論與技術有了認識;而余松烈教授講的遺傳學也很生動,使他在這兩位老師的講課中提高了對小麥育種理論的掌握。

畢業後,李振聲深知糧食對國家的重要性,從50年代開始花了20年時間,鍥而不捨地做試驗。育種耗費時間很長,動轍20年,他創新地運用偃麥草中得來的藍粒基因創造了一套藍粒單體小麥,為染色體工程育種開僻了一條新路。他提出了少投入,多產出,保護環境,持續發展的育種目標,成為育種同人的共識。經過這些科學家的努力,1987年至1993年,我國糧食從8000億斤增加到9000億斤,6年增長了1000億斤。回顧他50多年所走過的歷程,小麥育種需要8年才育成一個品種,沒有毅力和使命感難以有成。

李振聲和袁隆平被稱為南袁北李,一個搞水稻,一個搞小麥,為國家解決糧食問題做出了超越國界的貢獻,為國家爭得了榮譽。1995年,美國人布朗出了一本書叫《誰來養活中國?》質疑中國糧食的安全問題。雖然這個問題引起世界的關注,但其推論充滿謬誤和偏見,預測與事實差距很大,於是李振聲在20054月的博鰲論壇上對布朗的論斷作出回應。根據布朗的推論,中國人到2030年要吃飽會使世界挨餓,李振聲以精確的數字統計出中國糧食15年合計進出口基本持平,中國糧食的發展狀況,中國人能自己養活自己,有力地打擊了對中國的不實和危言聳聽的污蔑。我們堅定地相信中國科技的力量,也感謝中國科學家畢生為糧食安全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