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8日 星期日

殖民時代的兩面性

香港被英國人侵佔後,主要把香港作為鴉片轉運口岸,把鴉片交給毒梟轉運到內地分銷,再把賣鴉片所得,換成茶葉、絲綢、瓷器等運回英國。當年港英政府的主要財政收入就是賣鴉片收入,也同時把香港變成對歐轉口貿易的港口。英國統治香港時代,上有上刮,下有下刮,各有貪腐手法。港督、高官自有富人向其獻媚奉獻,幫辦、警察,則有黑社會和小販向其奉獻。當時黑社會頭子是警署常客,不是去錄口供,而是去送錢,把一捆捆錢送到警署進貢。賊即是兵,兵即是賊,就是殖民地年代的寫照。

50年代初,香港只有120萬人左右,因國共兩黨內戰,逃來香港的人逐漸增多,上海的資本也陸續逃到香港。中國人把上海工業和經營商業的資本和經驗帶來香港,香港逐步有了自己的工業。同時逃難到香港的難民因無屋可住,在山頭野嶺搭起了木屋棲身。當時,九龍、香港山頭都是木屋和中環半山形成鮮明對比。後來英資財團看到巨大房屋市場的商機,開始進入房地產,給有錢的人建房,香港政府也建起徙置區和廉租房,增加財政收入。當時商人為了賺錢,半夜雇人放火燒木屋,把窮人趕走,把山頭變房屋。

中國來的商人和工業家在香港發展,辦起紗廠、紡織、製衣,和英國通商。後來又來了美國人,利用香港廉價勞工辦起電子業,到60年代末,一個女工每日工資也只有一美元。到了70年代,在中國人的努力下,有了玩具業、電子業、計算器、電子錶等。香港經濟開始蓬勃發展,英國王室英女皇一行於1975年首次訪港,讓香港人認識皇室的風采。及後,皇子、公主、皇妃多次來港,表現出親民的形象,訪企業,到街頭和民眾握手,表現君臨天下之勢,使百姓受寵若驚。其形象與百姓在街頭受欺壓有天淵之別。

此後,特別在反英抗暴鬥爭之後,港英政府開始懷柔政策,建立廉政公署,打擊貪污,另方面設立政治部,高壓對付反英組織。港英政府開始改革落後的管治手段,在各社區開展音樂和文化活動,疏導抗英情緒,把年青人的精力引導到唱歌跳舞的文化活動中去。英國人後期的管治方法就是對政治高壓制衡,由政治部出面,有殺錯無放過;在生活上,講法治,講自由,在政治上寸土不讓。相對於現在的香港,中國利益給到盡,政治上也放任自由,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政府如何收拾殘局,必須盡快拿出辦法。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