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0日 星期六

養一定數量的反對派

香港政治制度設計比英治時代有很大進步,政府要拿出大筆資源去養一些反對派,以聽取社會不同聲音,及社會不同的訴求。相對於英治時代,那時的立法會只是橡皮圖章,有了天淵之別。李鵬飛是英治時代的立法會主席,他那年代能拿出來討論的議題少之又少,全部都由政府提出,他們只有發發意見的份,然後三讀通過。那時的政府輕鬆得很,想做什麼,做什麼,英軍要拿多少軍費就多少,立法會那些孽臣孤子只有舉手的份,連放個屁都不敢。倒是那時的一個英國傳教士杜葉錫恩女士,為弱勢社群的敢言袒護,讓人印象深刻。

政府養一定數量的反對派有一定好處,可以從不同角度了解民情,讓他們把意見說出來,以平衡社會不同利益的訴求,作出更貼近民情的決策。議會中正反兩方面的辯論,有利於腦震蕩,達到議員間互相啟發的作用,以利於作出更全面和周詳的決策,造福市民。辯論總有終結,議而不決,決而不行,這個社會就不能前行。因此,民主社會就講少數服從多數,辯論過後,各方意見都得到充份討論和考慮,就要決議和行動。採取拉布去癱瘓議會,讓政府無法運作,甚至要把港珠澳大橋和高鐵工程拉倒,都屬對香港不負責任的行為。

香港一屆花在養反對派議員的支出不少,目的在於能聽取反對聲音。其實所有議員都會從正反兩方面去衡量社會政策對市民的影響,但能有一些較極端的意見拿出來審視一下,對決策或會有更細緻的效果。可惜現今有些議員不是這樣考慮問題,出現了為反對而反對的現象,以此來騙取一些市民的選票,以為這些人才真正在為香港好,不讓政府花錢,把錢都用來做福利。香港如果不發展,香港就無以為繼,把錢分光吃光,香港變成了臭港,香港前景陰暗,我們能對得起市民和國家對香港一直以來的期望嗎?


70位議員一屆下來,政府要花超過十億來養他們,他們如不做正事,真正為市民服務,政府必須有方法對付他們。首先香港有基本法,其次香港有議事規則,如果議員在議會中鬧事,搞什麼港獨立或自決,港澳辦必須插手把這些人拿下。美國現在對香港選舉說三道四,指責香港把港獨份子拿下,不讓他們參選,其實選舉主任做得對。香港是中國的一個城市,一個主權國家的城市怎可讓美國顏色革命份子在香港鬧事,不要說把他們拿下,就是把他們拿去殺頭也是罪有應得。議會中可以有反對派,但不可有分離份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