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9日 星期五

植物學家吳征鎰

國家十分重視基礎科學的研究,使中國在世界逐步崛起。這一切都離不開中國科學家的覺悟和對事業的追求。吳征鎰是中國植物學家,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他193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生物系,1938-1949年先後在清華大學及西南聯合大學任教,1949年末在中國科學院工作到90多歲。他從事植物學教學研究工作70年,是我國植物分類學、植物系統學、植物區系地理學的權威學者,為植物多樣性的有效保護和植物資源的合理利用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對植物的愛好,從小時在家裡的大花園玩時建立起來,終生不變。

吳征鎰初中時,最喜歡的就是自然課,得到植物學教師唐壽老師啟發,學會解剖花果、制作標本,在孩童時代就讀了清代吳其濬寫的《植物名實圖考》等書籍,用看圖識物的方法,採集了100多份標本,開始認識植物,從此與植物結下不解之緣。他17歲考入清華大學生物系,得到吳韞珍、李繼侗等著名教授的熏陶,對植物分類學、生理和植物生態學知識增加了不少,還經常到野外進行植物採集調查。1937年畢業後,他留校任生物系助教。七七事變,日本侵華,他與清華、北京、南開大學組成的西南聯大遷往昆明。

吳征鎰在清華任助教一個月領到工資即全部拿去參加西北科學考察團,走到半路,七七事變發生,只能轉回老家。後來李繼侗教授和他參加步行團,從長沙步行經湘、黔入滇到昆明。當時同行的有李公樸、聞一多等著名的老師。他們一路行一路寫日記,記述經過地方的民俗風情和自然景觀,各人都從不同視角,在文學、歷史、地理等科學寫下自己感想。他們行了60多天,到的那天正好是清華大學校慶。1949年末,新中國成立,吳征鎰調中國科學院工作,當時全院只有7名黨員,他任黨支部書記。吳征鎰在1944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會,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受進步思想洗禮,決心投身於革命。


在昆明的那段日子,他到四郊採集,組成綜合考察組到大理等地尋找實驗材料,初次看到在海拔3000公尺以上的植物和植被,了解熱帶季雨林和各式的次生植被。那時他22歲,決心弄清雲南植物分類和全國植物分類問題。他定下立足雲南,放眼中國和世界植物的宏圖大願。新中國成立,百廢待興,科學事業需要人,那時生活艱苦,他背著小米挨家挨戶送給那些科學家,把寶貴的人才穩定下來。1999年,他向朱鎔基總理提出建立雲南野生種質資源庫,提取DNA進行分類保存,進行合理開發,獲總理支持,建成種子庫、植物離體庫、微生物庫、動物種質資源庫、DNA庫等。他一生成就很多,自覺的愛國精神和保護自然資源上為國家所做的貢獻,最受為後人景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