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日 星期二

城鄉交流 活躍市場

由於長期的戰爭和劇烈的通貨膨脹,加上交通不暢,城鄉商品交換滯塞,大宗農副產品推銷非常困難。19503月以後,全國出現市場蕭條的現象,城市工業品滯銷,農副產品供應不足,農村農副產品積壓,工業品缺乏。中央財委會於1951年,明確把擴大城鄉交流擺在第一位,國營商業發揮了領導作用,在各地成立了土特產貿易公司,投入資金收購運銷土產品,供應農民需要的日用品。通過與農民簽訂購銷合同,使供銷合作社成為城鄉交流的生力軍。全國各地發展農村信用合作社,幫助農民解決暫時的資金困難。

按照公私兼顧的方針,國家鼓勵私營商業從事城鄉間的購運業務。在公私經營比重確定後,在經營的品種上盡量讓私商先購多購。國營土產公司還和私人企業成立購銷委員會,以聯購聯銷的辦法,統一解決各種業務困難。一些地方還組織試辦公私合營商店,調動了私營企業的積極性。同時政府還為降低運費、銀行提供聯貸、押匯便利及實行減稅等措施,使商人有利可圖,城鄉交流獲得了發展。在政策的鼓勵下,銷往農村的營業額比銷往城市的營業額增長得更快,真正達到了發展經濟,活躍城鄉交流的目的。

在擴大城鄉交流的過程中,舉辦物資交流會,發展農村集市貿易,使滯銷的農副產品找到了銷路。1950年冬至1951年春,華北區五省二市的展銷會,銷售了總值約70億斤糧食的土特產品,其價值超過了1950年華北全區的公糧數。許多地區還積極恢復和發展農村集市、廟會、騾馬大會等貿易,組織農民開展近地貨物交流,增設國營土產公司,私人貿易貨棧或農民交易所,將收購土產品,推銷工業品業務範圍擴大,形成貨暢其流的繁榮局面。這種局面不僅活躍了城鄉交流,也成新中國經濟獲得活躍發展的關鍵點。


通過城鄉交流,國營商業把合作社、私營商業的力量組合起來,彼此合作,各得其所,使城鄉間的交流渠道得到疏通和拓展。1952 全國各地共舉辦物資交流會7000餘次,總成交金額達16.38億元,比1951年增長62%以上。1952年與1950年相比,全國商品零售總額增長44.7%,農副產品採購增長62.1%。這樣大規模的城鄉交流,在舊社會從未見過,使工商稅收大增,增強了國家的財政收入。商業的振興,既聯係的農業和工業,又幫助城市面向農村,農村面向城市,各自提高了購買力 增強了投入生產的能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