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0日 星期日

中國社會生活的大變化

中國經歷了新民主主義的社會改革,又進行了國民經濟的全面恢復,整個國家面貌都發生了變化。建國頭三年,就實現了民族獨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對中國留下的政治、經濟、文化遺產進行了又比較徹底的清理和改造,取得了袪除腐敗政治,改組國民經濟,安定社會秩序,形成共識,增強凝聚力,保衛國家安全,樹立了嶄新國家的形象。政治上形成了由工人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確立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從中央到地方,建立了穩固的民主集中制的有效統治系統。

三年間,人民民主專政得到鞏固。抗美援朝戰爭維護了國家的獨立、安全和民族尊嚴,挫敗了美國的封鎖政策,有條不紊地完成了土地改革。人民革命熱情高漲,社會政治局面空前穩定。廣大人民接受民主政治的洗禮,逐步學會行使自己的權利,當家作主,徹底結束了中國近代以來國家四方五裂、人民一盤散沙的局面,促進了國家統一和各民族人民的團結。經濟上,從根本上掃除了長期束縛生產力發展的嚴重障礙,使社會獲得了解放,為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奠定了物質技術基礎,合理調整了工商業。

國家鼓勵和扶持了一些有利於國計民生的私人資本經濟的發展,逐步納入國家能夠指導和控制的國家資本主義軌道。全國統一財經管理,統制對外貿易,取消外國在華經濟特權,使國家對外經濟運行和經濟資源的控制力加強。各種經濟成份在國營經濟領導下分工合作,保持了社會經濟的靈活性、多樣性和計劃性,使遭到戰爭嚴重破壞的經濟迅速恢復,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同時,半封建半殖民的生產力獲得解放,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治,改革法律,從根本上改變了舊中國極不合理的社會結構,排除了少數人掌握財富的局面。民主改革和社會改造,清除了派系、宗法、黑社會勢力,推動了社會進步。


國家實行民族平等,民族區域自治,消除了國民黨時期的民族隔閡,緩和了民族內部矛盾,防止狹隘民族主義,反對破壞祖國統一的民族分裂勢力。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各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有所改觀。舊社會的舊思想、舊觀念、舊習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崇尚愛國的集體主義精神獲得了發揚。全國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形成了建設國家的統一意志。國家以解放生產力,促進國民經濟全面恢復和發展作為首要任務,為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轉變奠定了基礎和準備了條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