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9日 星期四

三線建設和”五小”企業發展

三線建設是中央和毛澤東在60年代中期作出的戰略決策。三線建設於1964年開始,1966年大規模展開,隨後在文革中受到衝擊,處於停頓和半停頓狀態。1969年後,國內形勢趨於穩定,當時嚴峻的備戰局面,促成三線建設大規模、高速度地進行。196923月間要求大力加強國防工業和基礎工業,大小三線建設。四五計劃以備戰、備荒為人民要準備打仗,集中力量建設戰略後方。1970年安排的大中型項目,三線地區佔60%左右。全年基本投資總額中,三線佔55.3%1971年達55%以上。這三年是1949年至198536年間,國防工業完成基本建設投資比重最高的三年。

19693月,連接中南、西南地區的鐵路幹線動工興建;9月,第二汽車製造廠在湖北大規模施工;11月,由河南至湖北的焦枝鐵路動工興建。19705月,湖北枝城到廣西柳州鐵路動工,7月,縱貫西南地區的大動脈成昆鐵路通車。19724月,甘肅鋁加工廠建成投產,11月株洲至貴陽的湘黔鐵路通車。至1975年,三線地區共投資1269.67億元。三線地區的11個省,工業總產值提高到25%,全國1500家大型企業中,三線地區佔了40%以上。參加三線建設的工人、幹部、科技人員、解放軍和民工發揚不怕苦精神,在異常困難的環境中建立起門類齊全的工業系統,成為中國經濟建設史上的壯舉。

文革中,受極左思潮的干擾,農業生產兩年處於下降和停滯局面,報刊上連篇累牘批判三自一包工分掛帥物質刺激,全國農村必須學大寨,要窮過渡,對農業生產產生了消極響。1969年後,在國務院直接領導下,推出一些重要的農業政策。1970年,國務院在大寨和北京召開農業會議,雖然仍以農業學大寨為號召,但實際上對當時大寨流行的極左做法有所限制,允許生產隊因地制宜種植,反對平均主義和極左思潮。1970年全國農業生產取得了較大幅度的增長。地方五小企業取得引人注目的發展。


1970年開始的五年中,中央財政安排了80億元專項資金扶持地方五小工業,並制定一系列優惠政策,發展各地中小鋼鐵廠,形成服務農業的小而全工業體系。上海等各大工業城市為全國地方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大量設備,促進了五小工業的迅速發展。1970年全國有300個縣市興建了小鋼鐵廠,90%的縣建立了農機修廠、拖拉機廠和機具製造廠。五小工業對地方經濟發展起了很大作用,使工業結構發生了變化。不少社隊企業將利潤所得投入農業,支持了農業的發展。五小還培養了一大批生產經營人才,為80年代後鄉鎮企業的崛起打下了基礎。雖然五小也有缺點,但好處還是不少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