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6日 星期日

文革中整頓國民經濟

1970年,國民經濟剛開始恢復,企業裡的無政府主義思潮使紀律廢馳,管浬混亂、設備失修,知識份子受歧視,各級領導對抓生產顧慮重重。周恩來技巧地領導了一場批判極左思潮的鬥爭,落實經濟和幹部政策。周恩來從1969底到1971年初,主持和召開國務院各專業會議,在不同程度上批判文革初期出現的極左行為,提出了近期和中期生產和工作規劃,揭開了1972年整頓的序幕。這期間專業會議之多,為新中國建設史上所少見。林彪事件後,周恩來整頓混亂的企業,批判無政府主義,把產品質量放到第一位。

國務院明確規定,要恢復和健全崗位責任、考勤、技術規程、質量檢驗、設備維修、安全生產、經濟核算等七項制度。張春橋對糾正極左思潮和空頭政治極為反對,挑動反對派阻止通過抓品質、減低材料和燃料消耗、成本核算等措施通過,指文件長了,不好發。但是會議的精神受到廣大幹部和有正確認識的群眾支持,由與會代表廣為傳播,對恢復生產起了推動作用。周恩來從質量入手,對極左思潮進行批判,指援外飛機和汽車,出口罐頭和照相機等廣交會展品的質量問題對國家和人民無法交待,必須糾正。

197210月至11月,周恩來指示國務院有關部門召開加強經濟核算、扭轉企業虧損的會議,提出要切實地管好企業,允許國營企業在完成指標後,從利潤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獎勵基金用於職工福利和先進生產者。周恩來批准加強經濟管理的規定,提交給1973年一月的全國會議討論,搞好綜合平衡,實行黨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制,堅持按勞分配原則,計時工資加獎勵,可實行計件工資等等。與此同時,金融體系也進行了富有成效的調整,肯定建國20多年的銀行職能作用,對農村金融工作、信貸、外匯、現金和工資基金管理都進行了整頓,健全了銀行機構和人員建設的問題。


周恩來從1972年至1973年間,採取果斷措施,整頓糧食統銷工作,調整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係,強調統一計劃和遵守紀律,同時也批評農村經濟工作中的極左思潮。他鼓勵農民發展生產,改善生活,保護和發展農業生產力,反對平均主義和分光吃光做法,強調公共積累。1972年間,根據周恩來《指示》的精神,《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系列批評極左思潮在農業方面的表現,在當時產生了較大影響。終於1973年,在勞動管理、自留地、分配制度上都進行了富有成效的改變,使冒進造成的危害得到緩解。1973年成為文革那幾年國民經濟最好的一年,財政收入達到809.7億元,實現收支平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