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9日 星期三

文革中突破外貿工作

1972年前後,周恩來頂著江青團伙崇洋媚外爬行主義等極左言論壓力干擾,發展對外經濟技術交流。在中蘇交惡的60年代,毛澤東考慮擴大同資本主義國家來往,引進先進技術設備,甚至提出可以讓日本人來中國辦工廠、開礦,向他們學技術。當時由於國際形勢持續緊張,文革處於高峰,這個設想未能實現。文革時,極左思潮蔓延,進出口工作被說成崇洋媚外,出口產品質量差劣,進口銳減,外貿急劇萎縮。1972年,在周恩來領導批左中,外貿工作出現了轉機。中國返回聯合國,與西方一些國家建交,削弱敵對國家的長期封鎖,為外貿交流創造了條件。

早在1970年,國內形勢稍有穩定,周思來就展開恢復對外貿易工作。他說,讓外國商人來華做生意,他們賺了錢,我們國家強起來也得到好處。70年代初,毛澤東打開中美關係,也包括開拓對外經濟關係。他從打乒乓球取得突破,開展兩國貿易關係。周恩來和李先念、余秋里以及相繼恢復工作的陳雲、鄧小平一起頂住極左勢力的壓力,決定抓住西方經濟危機中急於出口的有利時機,根據國內需要,引進成套化纖、化肥技術設備。全部引進約需四億美元,報經毛澤東批准。後來又經毛澤東批准引進了六億美元,成套化工設備及1.7米大型鋼板軋機,還定下未來三五年內引進43億美元設備的計劃。

這次的大規模引進,在特定的文革背景下與西方國家的大規模經濟交流,是周恩來批判極左思潮取得的成果。此後又陸續追加一些項目,共建了26個大型項目,進口總額達到214億元,到1982年這些項目全部投產。這次大規模的引進,為70年中期工業化奠定了基礎,促進了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周恩來在外貿、金融、開展經濟和技術交流都打下基礎,還從美國引進彩色顯像管成套生產設備。在周思來支持下,利用外匯貸款購買新舊船舶,組建遠洋船隊,購買三叉戟飛機,增強民航運輸能力,還組團出國考察。


在利用外資的重大決策中,陳雲協助周恩來做了大量研究利用資本主義危機及其規律工作,打開和西方打交道的缺口。陳雲說,不研究資本主義要吃虧,要求人民銀行恢復外貿金融研究機構,搜集資料,劃清界線,利用好西方的信貸。在周恩來和陳雲的支持下,利用和借鑒外國現代金融和管理手段,利用好商品交易所和期貨市場,完成了國家購買任務,為國家賺取了外匯。同外國人做生意,熟悉人家的政治經濟情況,掌握市場動態,做到心中有數,按供求和價值法則同資本家做生意。周恩來強調學外國的長處,組織一些科學家出國考察,堅信中國必能學到外國的長處,為社會主義所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