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8日 星期三

國家在探索中的曲折原因

國家在十年建設開始時,以蘇聯的經驗教訓為借鑒,比較正確地尋找到較為正確的理論觀點,以加快社會主義建設。在十年的建設上,探索和積累了適合中國國情的路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可惜由於當時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又受自然災害影響,加上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發生指導方針上的嚴重失誤,使建設遭受挫折,經歷了曲折的發展過程。十年建設的最初一年多,在超額完成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礎上,繼續平穩發展。第二個五年計劃企圖以高速度實現趕超發達國家的奇蹟,輕率地發動了大躍進運動。

大躍進不僅沒有使經濟發展像原來期望的那樣加快,反而使之遭受嚴重損失。總的來看,這十年期間,由於速度畸高畸低,起伏過大,經濟發展不穩定,某些方面是緩慢了。大躍進對農業生產破壞甚大,即使經過調整和恢復也難以復元。國家有限的資源被過多地投入工業,人民的生活受到擠壓。與新中國成立頭八年比,國家建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步履相當沉重。鄧小平總結說,1957的思想開始抬頭,在經濟指導方面未得到糾正,在政治方面還有所發展。中央未掌握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事與願違。

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力爭實現,講求效益,要以較快的速度協調發展是必要的,但越過這個界線,追求主觀臆想,盲目冒進的高速,那就是錯誤,並且造成嚴重損失。社會主義會有階級鬥爭問題,警惕和平演變和政權被顛覆是必要和正確的,但把人民內部矛盾看成敵我矛盾,就會把問題擴大化和絕對化,作出不符合實際的結論。把不同觀點當作資產階級意識來反對和批判,容易出現過火現象。國家領導人在這一探索時期,經歷成功與挫折、正確與失誤交替的過程。從毛澤東思想的發展來看,他既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正確觀點和主張,推動了社會主義事業,但不同程度上也形成了的傾向。


十年當中,的思想被限制在一定範圍,在規模和性質上都不能和文化大革命相比,但歷史證明,兩者是相互聯係的,前者是後者的先導,不及時制止,事態必會向更嚴重的方向發展。革命戰爭需要發動群眾,建設社會也需要發動群眾,但把這些經驗教條化,把建設社會主義也當作急風暴雨式的群眾鬥爭來進行,容易產生問題。國家由於建設社會主義經驗不足,領導人思想又過份急進,領導制度又沒有很好建立起來,對全局性和穩定性會出問題。鄧小平提出,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不因領導人改變而改變。在這十年期間,國家以對人民負責的態度勇於探索,也勇於改正錯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