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海(13.6.1905-30.10.1945)廣東番禺人,生於澳門一個貧苦船工家庭,未出生父親已亡,靠母親做零工養家度日。1918年他考入嶺南大學附中,半工半讀,學習小提琴。1926年先後就讀於北京大學音樂專習所、國立藝術專科學校音樂系,選修小提琴。1928年入上海國立音樂學院學習小提琴和鋼琴,1929年因參加學運被迫退學,赴巴黎勤工儉學,以優異成績考入巴黎音樂學院杜卡作曲班。留學期間他創作了《風》、《遊子吟》、《D小調小提琴奏鳴曲》、《中國古詩》等作品。1935年畢業回國,投入抗日歌曲創作。
1938年,冼星海在延安魯迅藝術學院任音樂系主任,期間創作了《黃河大合唱》、《生產大合唱》等著名作品。1940他赴蘇聯工作,次年蘇聯衛國戰爭爆發無法回國,生活艱苦,顛沛流離,疾病纏身,1945年病逝莫斯科。冼星海一生創作歌曲數百首,現存的有250餘首,大合唱4部、歌劇1部、交響曲2部、管弦組曲4部、狂想曲1部,小提琴、鋼琴等器樂獨奏、重奏曲多首。他是一位偉大的愛國音樂家,以純潔的愛國心為民族解放和以中國固有的音樂旋律、簡單的和聲,讓中國和西洋樂器化成民族的聲音。
1928年洗星海加入田漢領導的南國社,受田漢影響,以愛國思想灌注於音樂創作之中。1935年從巴黎回國後在百代唱片公司任音樂編輯,創作的《運動會歌》被灌成唱片,打破了百代公司有史以來最高發行量,一舉成名。當時國民黨政府查封他的唱片,使他失業。此時日寇侵華,激起他的愛國情懷,不再沉緬於國際音樂家的幻想之中。他說,大敵當前,要以音樂為武器,奮力挽救祖國的危亡。他以音樂家的身份踏上去延安之路。他創作出戰鬥性的歌曲《救國軍歌》、《保衛盧溝橋》、《到敵人後方去》等展現人民戰爭壯麗戰鬥圖景的音樂。他的創作具有不同個性的音樂形象,節奏挺拔高昂,激奮人心。
1937年他義務為進步話劇《日出》、《雷雨》、《太平天國》作曲配樂。他全國各地奔走宣傳抗日,向母親寫了一封信說,”別了!親愛的媽媽,祖國的孩子正在洗雪祖國的恥辱,讓那青春的戰鬥力量支持著那有數千年文明的祖國。”之後洗星海組織了100多人的合唱團,排練《黃河大合唱》為抗戰發出怒吼,鼓舞了中國人民抗敵禦侮的士氣和鬥志。1940年他為《延安與八路軍》大型紀錄片進行後期製作和配樂赴蘇聯,在臨行前毛澤東在家中請他吃飯和餞行。他在艱苦中完成了《民族解放交響樂》,後因德軍侵入蘇聯,生活艱苦積勞成疾,於40歲病逝於克里姆林宮醫院。毛澤東親筆題詞,”為人民音樂家冼星海致哀”。習近平在20國峰會時訪俄,參加冼星海大道命名禮,向人民音樂家致敬。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