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3日 星期一

一生為民求樂的候寶林

候寶林(29.11.1917-4.2.1993)滿族人,生於天津,幼時家境貧寒,四歲被舅父送到北京地安門外的候家。養父在貝勒府當廚師,從小飽嘗城市貧民生活的艱辛。1929年他剛滿11歲就拜閻澤浦為師學習京戲,後由於酷愛相聲改學了相聲,先後拜常葆臣、朱闊泉為師,曾在北京天橋、鼓樓一帶擺地攤演出,說單口相聲,以掙錢謀生,養家糊口。1940年起,他與郭啟儒搭檔,合演對口相聲,聲名大振,以高雅情趣、質樸的格調、正派的台風贏得了廣泛的讚譽。新中國成立後,他立志相聲改革,創作了大量清新的相聲。

候寶林以自己讓群眾喜聞樂見的相聲獲得群眾的愛戴,出任第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和第四至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還當上中國廣播藝術團藝術指導 北京大學兼職教授。候寶林是一位傑出的語言大師,在60年漫長的藝術生涯中把笑聲送進了千家萬戶,用畢生的精力把相聲這門中國的傳統藝術推向一個新的高峰。候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靠自修識字,把《三國演義》讀透。1947年,天津有家報紙舉辦相聲評選活動,他榮膺首席,說他是後起之秀,嗓音嘹亮,唱功為相聲行第一人。他展示的文明相聲魅力闖出一片新天。

1980 候寶林接受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兼職教授聘書,是相聲界入最高學府的第一人。候寶林的相聲也是從天橋走進中南海的第一人,給毛澤東說過150段相聲,連美國總統也聽過他說的相聲。候寶林說相聲,語言清新,動作自然,神態灑脫,寓莊於諧,化雅為俗,獨具藝術魅力。毛澤東最愛聽《關公戰秦瓊》,還當場要求他重演一遍。候寶林有個願望想把相聲提高到一個文學的高度,因為舊社會相聲的段子多低級、庸俗,新中國成立,相聲藝人不受歡迎,生活陷入困境,他為相聲的改革牽頭做出了貢獻。

候寶林在相聲史上有巨大貢獻,保存了中國民間的一個藝術種類,發展了中國語言文字的研究。他的一生為中國的笑而活著,他說,我一生都是把歡笑帶給觀眾,如果有一天我不得不永別觀眾,我也會帶著微笑而去。候寶林研究了一輩子相聲,留下累累碩果。他的精品有《北京話》、《77號》、《不宜動土》、《猜謎語》、《曹操打嚴嵩》、《非洲獨立進行曲》、《酒鬼》、《南腔北調》、《謙虛》、《相面》、《笑的研究》等等。這都是相聲大師嘔心瀝血之作,是相聲寶庫中的珍品,也是文學的瑰寶。笑是21世紀中國人的驕傲。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