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3.2.1899-24.8.1966),原名舒慶春,北京人,出生於一個貧民家庭;1918年北京師範學校畢業後,任小學校長和中學教員;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漢語講師,並從事小說創作,於1926年加入文學研究會。1929年,老舍回國,1930-1936年在山東濟南齊魯大學和山東大學任教。抗日戰爭爆發,他南下漢口和重慶,於1938年成立中華全國文藝抗敵協會,以抗戰救國為主題,寫了不少動人的篇章。新中國成立後,他任北京市文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和全國人大主席團成員。文革初期被紅衛兵迫死。
老舍一生寫作了800多萬字,主要作品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等;話劇《龍鬚溝》、《茶館》等;著名文章有濟南的冬天等。老舍的創作總是以市民為題材,北京為背景,描繪風俗和世態,將歷史和現實結合,從四季景色、社會氣氛、風俗習慣,到各種人物的喜怒哀樂,微妙地結合起來,生動活潑地表現出來,具十足"京味"的老舍筆下的世界,為現代文學史作出特殊的貢獻。老舍以長篇小說和劇作著稱於世,他的作品取材於市民生活,為中國現代文學開拓了重要的題材領域,把世態人情用口語表達出來。
老舍的作品被譯成20多種語言,有著幽默的語言和濃沃的民族色彩。抗日戰爭中,他頑強堅持7年,團結各方面的文藝家,並以筆為武器,創作了《劍北篇》、《王家鎮》、《歸去來兮》、《火葬》等作品,話劇《張自忠》、《大地龍蛇》等,長篇小說《四世同堂》等。他"拿筆桿子代槍,爭取民族獨立;寓文略於武略,發揚人道的光輝"。他和蔡元培、周恩來以及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史沫特萊等12人在1938年3月召開中華抗敵大會,向世界表達中國抗日的決心。他說,"最偉大的犧牲是忍辱,最偉大的忍辱是反抗。
老舍的《駱駝祥子》是時代大幕下的典型悲劇,把車夫、手工業工人、小商販、下等藝人、娼妓寫活,在人們的心靈中引發極大的震盪;《四世同堂》則彰顯了民族精神的高昂旋律。他說,"只要我們繼續抵抗....日本人的一切如意算盤總是白費心機"。《四世同堂》是中國抗戰文藝的代表作,規模宏大,共寫了約一百萬字,表現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全民抗戰的一座偉岸豐碑。老舍是中國現代文學的一面旗幟,他團結了不少文藝界人士共同抗敵,也與齊白等畫家結下情誼,收藏極多,其中《十里蛙聲出山泉》這幅畫被印成郵票廣為流傳,並登上小學教科書。我們永遠紀念人民文學家老舍。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