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0日 星期四

經濟體制轉型和新抉擇

20世紀80年代,中國開始了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中國共產黨要實行現代化,以科技提高生產力。中國社會主義所有制結構按市場經濟要求,通過政策上的一而再、再而三地調整和改革,形成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國民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3588億增加到1988年的14015億,然後每年按8-10%在增長。這一時期的發展變改,在中國現代化的歷程中具有劃時代意義。中國共產黨作出了新抉擇,經濟體制作出了轉型。

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針對1840年以來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長期遲滯,力圖在原有基礎上,通過對西方先進的現代化文明精華,特別把馬克斯主義同中國文化結合,構建現代化發展新範式,建立革命黨,動員社會底層,摧毀既有權力系統和社會結構。他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政府,以國家政權的權威去重新整合和配置社會資源。中國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中國的土地所有制發生了變化,生產關係和政治制度都改變了。

中國共產黨現代化的理念和模式,把幾千年來游離於政治之外的廣大農民納入政治體制之中。革命政權的建立,改變了封建土地關係,使農民提高了生產積極性。其間,中國工業也開始起步,但也走過一段彎路。1978年後,中國共產黨開始考慮現代化建設問題,吸取歷史教訓,認清國情,從實際出發。中國要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生活更寬裕,在2020年經濟和各項制度更完善,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文明富強的國家。

中國共產黨人選擇了一條切合實際的經濟發展戰略,對經濟體制進行轉型,社會轉向以市場為導向的發展之路。這種新的抉擇,在經歷了30個春秋的探索,把握了現代化發展的客觀規律。中國分階段的推進戰略,激勵了中華民族努力奮進的跨世紀目標。這不只是一個經濟指標,還具有深刻的政治意義。中國從建立共產黨到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工業化和生產的商品化、社會化和現代化,只用了100年時間,比歐美要用200年整整快了100年。

這是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路,需要全國人民和全世界華人出謀獻策。優秀的中華兒女,分佈於世界各地,從世界各國文化中吸取了人類文明的精華,結合到中華文化之中,讓國家發出光芒。相對於這些人,我們回頭看看香港有一小部份人,還睡在殖民主義的陰影中,看不到中華民族振興之路,還想借西方反華勢力之勢,遏制國家發展,阻礙香港融入祖國。他們的選擇和短淺的眼光,給香港的發展製造了不少障礙,與時代前進的步伐相悖。

香港經過百多年的殖民統治後,經濟體制也必須轉型,以融入中國的變革之中,來一個大發展。高鐵要接上,大橋要建好,金融要走入前海,把香港有機地融入珠三角的國際大都會的建設中去。香港要是再閉關鎖港,抗拒和國家融合,必將在未來十年的大發展中被邊沿化。這是絕對不容許出現的最壞情況。作為關心香港年青一代成長的人,必須教育年青人瞭解國情,熱愛國家,把自己的前途和國家的未來聯結起來,成為中華民族振興的一股力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