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思勉(.27.2.1884-9.10.1957)江蘇常州陽湖人,12歲時因家貧無力延師,由父母授以史部著作,15歲入陽湖縣學,16歲學自學古史典籍。幼年系統閱讀經學、史學、小學、文學等各種文史典籍,23歲後專治史學。1905年起,從事文史教育和研究工作,在蘇州東吳大學、常州府中學堂、南通國文專科學校、江蘇省立第一師範專修科等校任教,並任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編輯。1926年起任上海光華大學國文系教授,後任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1949年任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1951年成歷史系終生教授及歷史學會理事。
呂思勉的史學研究通貫各時代,在中國通史、斷代史和各種專史領域都做出了獨到的貢獻。他治學範圍之廣、規模之大、著述之豐富,在近代史學家中罕見。他的著作有通史兩部:《白話本國史》、《呂著中國通史》;斷代史五部:《先秦史》、《秦漢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呂著中國近代史》;專史八部:《先秦學術概論》、《中國制度史》、《中國民族學》、《文字學四種》等;史學論文、札記及講稿匯編三部和十多種教材和文史通俗讀物,總量超過一千萬字。呂思勉一生十分勤奮,底蘊深厚,成果豐碩。
呂思勉是史學界公認,讀舊籍讀得最多的一位學者,為學界傳為美談。他1923年出版的《白話本國史》是一部集古代、近代和現代的名符其實的中國通史。1940年他系統論述社會經濟、政治制度和和文化學術的發展情況,分章按歷史順序敘述政治歷史變革,其中婚姻、族制、階級、財產、衣食住行無所不包,有極多石破天驚的新理論,直到今天仍有借鑒和參考價值。呂思勉治學思想不保守,一生經過三次較大變化,少年時受康、梁影響,後服膺法家,47歲時開始信仰馬列主義,對時人和後世都有重要影響。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他抱著書生報國之志,留意時局,關心祖國的命運,寫下大量史學著作和論文。他不為汪偽報紙寫稿,還寫了一篇《狗吠》來控訴日寇佔領區暗無天日的地獄生活。他為了不向日軍脫帽,冬天也不戴帽直到抗日勝利。呂思勉是一個真正的學者,他關心社會,寫了《如何根治貪污》、《戰後中國之民食問題》、《論外蒙古問題》等,表現出史學家的正直與正義。呂思勉為了引導年青人更好走上治學道路,許多著作都是立意為青年學生所寫。他把自己研究成果及時反映到教學中去,引導學生從史實出發,讓學生走上治學之路。香港需要這樣的歷史老師,以愛國精神服務國家。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