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宗頤(9.8.1917至今),廣東潮州人,幼耽文藝,18歲續成其父所著《潮州藝文誌》刊於《嶺南學報》。後歷任無錫國專、廣東文理學院、華南大學教授。1949年移居香港,先後任教於新亞書院、香港大學,曾赴印度班達伽東方研究所、新加坡大學、美國耶魯大學、法國高等研究院等大學、研究機構工作。1973年回香港,任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系主任、藝術系榮譽講座教授。1982年獲香港大學榮譽文學博士;1992年任上海復旦大學顧問教授。他在1962年獲法國漢學儒蓮獎;2000年獲政府頒發大紫荊勛章。
饒宗頤學術範圍廣博,成就卓著,精通多種外語,凡甲骨文、敦煌學、古文字、上古史、近東古史、藝術史、音樂、詞學等方面均有專著,僅《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便有14卷,20巨冊,超過1200萬字,專著逾80種,論文1000多篇。他說,弘揚中國文化,一定要做到”求是,求真,求正”,要弘揚正氣,秉持正直,堅持正義。從幼年開始他就浸淫於父親十萬卷藏書之中,16歲助父編《潮州藝文誌》後繼其遺志完成編寫工作。1952至1978年在港大、中大任教,1978年返回大陸在豐富的文史資料中進行創造性的研究工作。他說,”我一世人都在做學問…..學問就是繼承人類整體的遺產”。
饒宗頤是國際矚目的漢學泰斗,朱鎔基訪港時有人對他說”香港是文化沙漠”,他回說香港有饒宗頤,怎會是沙漠?論者評價饒宗頤,"從上古史前到明清,他幾乎都沒有交白卷,從敦煌學、甲骨學、詞學、史學、目錄學、考古學、書畫無所不包。他通曉中、英、法、日、德、印度6國語言文字,對古梵文、古巴比倫楔形文字也頗有研究。他是“東學西漸"史中開風氣之人,講越南歷史《日南傳》的第一人,撰寫新加坡前代史《新加坡古事紀》的第一人,利用中國古文獻補緬甸史的第一人。他是多方面的第一人。
饒宗頤敦煌研究貫通中西,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又是畫、書、樂兼修的藝術大家和古琴收藏家,又是中國近現代系統論述古琴藝術《宋季金元琴史考述》的傳誦海內外之作。他與錢鍾書被學界並稱"南饒北錢",又與季羨林並稱"南饒北季"。季羨林說,"近年來,國內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大師,而我季羨林心目中的大師就是饒宗頤。"2001年饒宗頤在北京演講,提出21世紀中國要踏上文藝復興時代,中國夢必包含中華文化的復興。中國在近代飽經滄桑,歷史輾轉至今必再次興盛。作為中國人,自大自貶都是不必要的。文化的復興必須有自覺、自尊、自信,他認為既要有開放之心,也要求諸己才能有大作為。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