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3日 星期一

宗教學家任繼愈

任繼愈(.15.4.1916-11.7.2009),山東平原人,1934-1938年入北京大學哲學系,1942年在西南聯大北大文科研究所研究生畢業,留校任教。1956年起兼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1964年受命組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並任所長。1987-2005年任北京圖書館館長兼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無神論學會理事長,1999年當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任繼愈長期從事中國哲學、宗教學的教學和研究,學術成就卓越,影響深遠,是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研究中國哲學的學術大家,是中國馬列主義宗教家。

任繼愈一生學術成果甚豐,他主編的《中國哲學史》為高校基本教材,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哲學工作者,宗教學有《中國佛教史》八卷、《中國道教史》、《宗教大辭典》、《道藏提要》、《漢唐佛教思想論集》、《中華大藏經》107卷,1.6億字,《中華大藏經.續編》2.6億字、《中華大典》8億字、《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150巨冊、《老子繹讀》、《墨子大全》等,繼承了中華文化的寶藏。19591013日深夜,毛澤東把任繼愈找去,見面第一句話就說,"你的書我都看過",接著說,"我們過去都是搞無神論的,沒有顧得上宗教這個問題,宗教問題很重要,要開展研究。"毛澤東親自點將,讓他出任宗教所所長。

任繼愈認為,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沒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不然不可能維系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國家和民族。"他認為,宗教是社會歷史現象和文化現象的一個重要方面。人類從沒有宗教到有宗教是一種進步,低級的社會不會產生宗教。任繼愈提出儒教宗教說,引發近20年的大爭論,在學術界引起巨大震動。現在學界已有定論,確立了儒、釋、道是中國傳統宗教文化的三大支柱,深刻而廣泛地影響著中國社會各階層。他一直認為宗教對人類文明進步有一定促進作用,但主要還是以科學和無神論作為基礎。

任繼愈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來研究宗教,宣傳科學世界觀,以健全民族精神。他使宗教哲學鼎立於華夏,典藏編纂功垂千秋。他先後聘請了16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歷經16年,完成《中華大藏經》。1992年他開始編纂《中華大典》工程浩大,耗時驚人,他作為總編,邀請馮友蘭、錢鍾書、季羨林等300多位著名學者參加。當時他已90多歲,每天早上4點到7點上班,做文字校對,查找資料。在十幾年的時間裡他只問耕耘,不要收穫,拒絕收錢,為的是對文化事業、對國家、對民族、對人類作出貢獻。任繼愈說,"學者要做一流的學者;無論是做為一名學者還是普通公民,第一位的是要愛國。"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