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5日 星期六

大教育家蔡元培

蔡元培(11.1.1868-5.3.1940),浙江紹興人,舉人、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編修,後去德國萊比錫大學攻讀哲學、心理學、美術史學等學科。蔡元培參與了創立中國教育會任會長、創立愛國女學和愛國學社、創立光復會。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任上海分會會長。他改革學制,修訂課程,實行小學男女同校,提出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辦學方針。他發起成立中國民權保障同盟任副主席,被推為國際反侵略運動大會中國分會名譽主席。他的代表作有《中國論理學史》、《美育的實施方法》、《國恥演講集》等。

蔡元培對近現代中國教育、中國革命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他於1911年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期間力推西方教育制度、1916年任北京大學校長時,開創新文化運動,實行男女同校;九一八事變後,力挺抗日,擁護國共合作。1932年,蔡元培和宋慶齡、魯迅等在上海發起組織中國民權保障同盟,開展抗日愛國運動,援救楊開慧、許德珩、丁玲、朱宜權等義士。抗日戰爭爆發後,他移居香港;1938年,他被國際反侵略運動大會推舉為中國分會名譽主席;194035日病逝香港,與香港淵源深厚,使人懷念。

蔡元培曾兩次擔任北大校長,第一次是1916-1927年,第二次是1929-1930年。他羅置各類人才,在教師隊伍中既有新文化運動的著名人物如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錢玄同、劉半農、沈尹默等,也有政治上保守的黃侃、劉師培、黃節、辜鴻銘、崔適等;在自然科學方面也聘有李四光、翁文灝等科學家。北大匯集了馬克思主義、三民主義、無政府主義、國家主義的不同代表,使白話與文言相爭,百家爭鳴,盛極一時。他是一位無畏的鬥士,在國民黨鎮壓進步人士時,營救共產黨和民主人者,為後世景仰。

毛澤東評價蔡元培,說他是學界泰斗,人世楷模1912年蔡元培發起成立進德會定下不賭、不嫖、不娶妾戒條。他說,律己不苟,責人以寬;無所不容,有所不為…..志在民族革命,行在民主自由。他任北大校長後以身作則,在同時代的大人物中,蔡元培在私德上無可挑剔,是道德上的完人。但他有過三段婚姻,都是在夫人病故後再婚的。蔡元培逝世後曾有人提議將他的墓遷到北京大學,但李敖認為不必了,因為當時蔣介石想請他當監察院院長,他不肯幹,但也不說破,留在香港表示對蔣不合作的態度。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