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31日 星期五

近代實業教育奠基人黃炎培

黃炎培(1.10.1878-21-12-1965),江蘇川沙縣人,清末考中舉人,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參加辛亥革命和討袁護法運動。辛亥革命後,他任江蘇省教育司長,為教育界樹了楷模,1917年在上海發起中華職業教育社。次年,他又創建中華職業學校,陸續辦了多家。抗日戰爭時期,他積極從事抗日救亡運動,1941年與張瀾等人發起組織中國民主政治同盟。1945年與胡厥等人發起成立中國民主建國會,於7月訪問延安,受到毛澤東等中共中央領導人接見。19461月,他向政治協商會議呼籲停止內戰,實現統一。

黃炎培在1949年參加籌備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被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新中國成立後,他官至政務院副總理兼輕工部部長。他的主要著作有:《黃炎培考察教育日記》、《東南洋之新教育》、《中國教育史要》、《新大陸之教育》、《紅桑》等。習仲勛說,黃炎培是"偉大的愛國者,傑出的教育家,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卓越的國家領導人"。他做事不做官,無論從事政治、教育活動,都源於對中華民族的熱愛,對中國人民的忠誠。他深受蔡元培教育思想的影響而興學育人。

黃炎培洞察中國實際情況,致力教育救國,創職業學校,殫精竭力育人才。他用教育的方法使人獲得生活的供給和樂趣,完全是為了"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數學家華羅庚、兩彈元勛王滏昌都曾在其職業學校受過教育。他提出發展職業教育以富國利民的主張,推廣和改良職業教育,力求做到國無不教之民,民無不樂之生。左聯的五烈士中的胡也頻、殷夫、歷史學家范文瀾、羅爾綱、翻譯家卡之琳、教育家夏堅白等都曾是他的學生。他的學生半工半讀,他定下"勞工神聖,雙手萬能,手腦並用"的辦學方針。

1920年,27歲的毛澤東在黃炎培一次抨擊傳統教育的問題演講上留下深刻印象,25年後黃炎培訪延安,毛澤東迎接來訪的黃炎培說,"我們20多年不見了!"黃疑惑不解,毛講述了1920年這段往事。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兩次登門,真誠邀請,打破他"不為官吏"的立身準則。他說,"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自家的政府。自家的事,需要人做時,自家不應該不做,是做事,不是做官。"他與毛澤東終身為友,對於毛澤東善於實踐,用於行動,兼善詩詞書法,產生了強烈的吸引力。毛澤東在延安對黃炎培說,"我們已經找到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民主是普世價值

民主是中國近百年奮鬥的一個目標。毛澤東說,"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新中國建立的是人民民主專政國家,不是獨裁政體,與蘋果日報歪曲的獨裁政體,相去十萬九千里。黎智英說,美國是民主政體,中國是獨裁政體,完全是對中國政治體制的設計不了解或故意歪曲。人民民主專政,就是由人民說話和作主,不容黎智英這類漢奸走狗亂說亂動,挖人民民主社會的牆腳。在香港,黎智英及其走狗別想有政治空隙鑽,人民會依法管治破壞社會秩序的壞人。

習近平與特朗普很快要聯手把中美兩國的關係理順,讓世界進入合作共贏的時代。黎智英深感不安,全力買美國保守勢力的怕,像狗一樣討好美國反華勢力,說美國是民主政體,中國是獨裁政體,唱衰特朗普的對華政策。中國能夠發展成世界經濟強國,沒有人民的支持,全世界華人的貢獻,會有如此大的發展嗎?蘋果日報和黎智英等一類漢奸,唱衰香港、唱衰中國,讓香港人更能看清黎智英一類人的醜惡面目,最終唱衰的是蘋果日報自己。中國的民主政制是世界最有創造力的政體,有利於民族自強、自立、自主。

林鄭當選香港特區首長後,中央馬上開會,由王光亞向中央負責人介紹選舉情況,在會議上當即通過委任林鄭的決定。中央把建設香港民主作為新特首的一個任務,因為民主是社會主義的一個核心價值,作為一國兩制的資本主義社會也必須跟從國家,把民主建設作為社會的一個核心價值。基本上,聯合國視民主為現代社會必要的一個準則,中國是近百年為民主而奮鬥的國家,對於這個普世認同的價值觀,中國是主要的創造者和倡導者。中國近百年的民主鬥士與香港的所謂民主派,反民主的行為不可同日而語。

民主是為了把國家和民族送上復興之路,不是讓分裂主義或反國家的勢力可以有擾亂的權力。要讓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必須對漢奸走狗專政,不讓他們亂說亂動。對漢奸走狗講仁慈,就是對人民殘忍,對國家不忠。民主的普世價值,必須對破壞民主真諦的壞人進行強有力的管控。不能用法律有效制裁破壞民主價值的國家,民主就不存在。人民必須在國家憲法的授權下,保護民主政體的存在,不能讓黎智英等破壞憲法,投敵賣國的漢奸走狗有生存的空間。人民高於一切,人民的利益必須得到保護,讓漢奸見鬼去!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2017年3月30日 星期四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陶行知(18.10.1891-25.7.1946),安徽歙縣人,南京金陵大學畢業,先後入美國伊利諾大學學市政、入哥倫比亞師從杜威、孟祿、克伯屈研究教育。回國後他任教於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東南大學教授和教務主任等職。陶行知發起成立中華教育改進社、中華平民教育保進會總會、上海文化界改革會、中國戰時教育協會等,主張教學合一,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他創辦的曉莊學校、育才學校和社會大學為近現代教育樹立了樣板。他一生筆耕不絕,留下《中國教育改造》、《古廟敲鐘錄》、《齋夫自由談》等六百多萬字。

陶行知三十年如一日矢志不移,踐行平民教育。他認為,"人民貧,非教育莫與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與智之;黨見,非教育不除;精忠,非教育不出。"他在回國的船上對同學說,"我要使全體中國人都有受教育的機會。"他言行合一,為此付出了畢生的精力,為鄉村教育四處奔走。他與宋慶齡、鄒韜奮在抗戰中成立各界救國聯合會,反內戰,隨時準備以身殉國。毛澤東稱他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主張有教無類,開平民教育之先,提倡"教學做"合一。他說,"我是一個中國人,應該為中國做出一些貢獻來。

曉莊師範學校是陶行知教育理想的實驗地,他根據中國農村特點,自己動手建教室編教材、參加生產勞動,自己籌辦經費,實施教育與農業生產勞動相結合,在中國民主革命時期開一代新風。陶行知為了振興中華走上平民教育之路,在國難當前收留15省流亡到後方的難童,把他們培養成追求真理的小學生。1936年,他為爭取各地華僑支持抗日,途經香港,與沈鈞儒、章乃器等發表《團結禦侮宣言》,贊同共產黨建立抗日統一戰線的主張。他在生命最後日子,為抗日和民主中國的建設作100場演講,結束光輝的一生。

在爭取民主,為群眾爭取教育權利的長期奮鬥中,陶行知閱讀了許多馬列著作和中共中央文件,在思想日益一政的基礎上同周恩來等共產黨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出訪歐洲期間,三次拜謁馬克思墓,並賦詩曰,"光明照萬世,宏論醒在下。"他在重慶主辦育才學校時,多次邀鄧穎超對師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他提出民主的、科學的、大眾的、創造的四大教育方針。他的方針與毛澤東新民主主義文化的精髓相通,與許多知識份子不約而同成為人民革命的力量。周恩來說他是無保留追隨黨的黨外布爾什維克"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檢控佔中三子彰顯公義

香港是世界知名的法治之區,但佔中三子被拘達兩年多而不予檢控,令香港人感到有法治已死之感,心中大惑不解。人們在想是不是香港政府出了問題,政府是否食錯藥,看錯黃曆,做了反中央、反香港的幫兇。這班佔中份子佔中之時說他們是公民抗命,所以無畏無懼地出來反中央、反人民、反香港安寧的生活,以達核爆中環,砸毀香港全融中心的地位。他們佔中79天,煽動違法,進入校園鼓動學生做犯法的事,在社會上製造謠言感眾,居然還能逍遙法外,繼續毒害社會,令人感到鬱結,不知政府出了什麼錯?

國家前外交部長陳毅有一句愛說的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現在佔中三子正式被控以擾亂社會罪,被送上法庭受審,說明這些人罪有應得,讓社會舒了一口氣。這班人是冥頑不靈的犯罪份子,一點悔過之心都沒有,到現在還在死雞撐飯蓋,在法庭門外對著傳媒高呼,公民抗命,無畏無懼。因此,檢控官應把此作為逞堂證供,視為他們沒有悔意的表現,應從重給予最高七年的刑責,以儆效尤。法庭要不執法,執法就要嚴正,不能給企圖犯法的人有灰色的想像空間去圖謀鑽法律空隙。

社會出現了清新的景象,使法治的香港露出了曙光。犯法者被送入監牢,再不能在自由的社會為非作歹。當然,佔中期間的首犯尚有幾十位等待被送上法庭,包括黎智英等犯罪團伙。香港愛國同胞絕不會放過這些人,一定會釘著這案件,讓正義獲得彰顯,為香港人討回公道。我們得感謝努力不懈的人們,特別是那些戰鬥在第一線的愛國同胞,他們不怕風吹雨打,想出各種招式引起媒體的注意,加以報導,使更多市民了解真相。這些佔中份子都是香港小人,我們看到愛國者以打小人方式,對香港本土文化進行演繹。

人們在網上可以看到戴耀廷凶惡的動作和表情,聲大無準地煽動在場群眾佔中。對於未見過世面的人,的確會給他那副表情嚇死。他在漆黑的夜,對香港發出如此凶狠的呼叫,讓愛護香港的人膽戰心驚。香港是否從此沒落,是否好好的香港就給這班人核爆掉?是否如美國傳媒所說,香港的末日已來臨?當時香港有183萬人簽名反佔中,但未能換來戴耀廷團伙的憐憫,他們殘酷地跳出來破壞社會秩序,讓香港中心地帶癱瘓79天造成巨大的損失。現在他們被送上法庭,彰顯了法律的公義,讓市民看到法治的曙光。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一代教育宗師張伯苓

張伯苓(5.4.1876-23.2.1951),天津人,1982年入天津北洋水師學堂學習駕駛,1894年被派往水師艦隊實習,1987年服務於海軍,不久離職回天津執教於家館。1904年他赴日考察教育,回國後把家館改建為私立中學,定名為敬業學堂。1917年,張伯苓赴美國入哥倫比亞研究教育,次年回國即籌辦南開大學。1919年南開大學開學,1923年他又創辦了南開女子中學,1928年創辦南開實驗小學,1938年又成為西南聯大的主要締造人,先後擔任校長40餘年,一生致力於教育救國,為國家培養棟樑之材,實現百年中國振興夢。

張伯苓是一位忠誠的愛國戰士,對於生他養他的祖國有著強烈的歸屬與責任感。他早年有志於海軍救國,但清政府喪權辱國,讓他夢破,轉而尋求新的強國之路,獻身教育事業。他190428歲時即將自家住宅後院作為校舍,自任校長,到1905年一位鄉紳捐出荒地,他開始了南開大學發展方案,以中國歷史、中國社會為學術背景,以解決中國問題為教育目標,積極改革,除英語課外,其餘學科全用國語講授,自編適合國情的大部份教材,倡導學術研究關注中國社會的具體問題。七七事變,南開被日軍炸成廢墟。

1936年,張伯苓在重慶購地800餘畝,修建南開中學,成為華西的著名學府。周恩來是張伯苓的校友,經常到南開看望師長,並多次在學校午晴堂演講,宣傳革命真理。194510月國共和談中周恩來曾陪毛澤東、王若飛到校拜望張伯苓和柳亞子先生。張伯苓辦學白手起家,經費一點一滴從社會募捐而來,用私立民有的教育實踐,樹起教育家的豐碑。他與中國幾位教育大師在抗日戰火中共同創立的西南聯大,為國家培養精英,救祖國於危難,為中國復興做了偉大的貢獻,使西南聯大永駐人類的史冊,為國人所頌揚。

張伯苓是中國素質教育先行者,提倡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他主張教育產業化,以實業辦學,為私立南開學校建立了良好的經濟基礎。他堅持培養愛國為公、服務社會的理念,探索適合國情的教育模式。他除了書本教育,還注重人格和道德教育,他說,"教育的目的是救國,即以教育來改造中國""改造她的道德,改造她的知識,改造她的體魄"。張伯苓說,"強國必先強種,強種必先強身",倡導中國加入世界奧林匹克運動,在1907年師生體育頒獎會上喊出,中國要參加奧運會。1928年他成為第九屆奧運會觀察員,1945年抗戰勝利,南開全國體協會議通過參加奧運決定,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申奧活動。

張伯苓的奧運夢在2008年北京奧運中得到實現,中國首奪51金、21銀、28銅。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林鄭講到做到

香港有一批思維走入誤區的人要林鄭承諾不去中聯辦,林鄭當選特首當日即向傳媒道出香港的實際情況,讓香港人清楚明白,香港是中國的一個城市,是中央政府管轄下的一個特區。林鄭告訴想分裂國家的港獨份子,她當選後不但要去中聯辦,還要去中國外交部駐港辦事處、去解放軍駐港部隊拜會在香港的領導人,因為她的工作離不開這些中央機關對她的支持。她昨天一日連跑三處,爭取中央駐港領導人了解她的治港理念,給她以強有力的支持,以達成她未來五年治港的計劃。她有解放軍做後盾,有政治和外交支援,她就會是香港真正"好打得"的林鄭月娥特首。

林鄭月娥講到做到,本身就是"好打得"的表現。她的強勢出擊,打破了分裂主義者分裂國家的美夢。他們捧出美國,威嚇要取消對香港的特殊地位的優待。中國強勢外交早已料有此著,林鄭也已有心理準備,到外交部特派專員公署打好底,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美國要是不願在香港發展,可自行在香港消失,但巨大的商業利益和戰略價值在此,特朗普願意就此在香港銷聲匿蹟嗎?想利用香港發展自己是各國都在打主意的事,退出香港就意味著從中國的大發展機會中自我毀滅,美國的國家利益就要自行消失。

國家間的博奕有如賭大細,中美之間更有過多次尖銳的交鋒。知美莫若中,美國的威嚇毛澤東時期已把他當成紙老虎,習近平時代則把美國的威嚇當成笑話,國際社會則把美國對中國的威嚇看成放屁(a piece of shit),因此想以美國取消對香港最惠待遇嚇林鄭,林鄭真的未驚過。這些小事,中國外交部和中聯辦都可為林鄭分憂,美國要和中國正面對撼,利用香港反華小丑擾亂香港,給他們武器在香港搞事,解放軍自會出手將他們消滅。林鄭和中央駐港三個機構聯手,必能把香港治好,讓香港回歸正常的狀態。

反對派想用所謂學生測驗等教育問題和民生問題來困擾林鄭,或在政治上指她是中聯辦傀儡,或自作民調說她沒有認受性,得不到香港人支持等等來纏擾她,對於好打得的林鄭只是小菜一碟。林鄭講到做到的2.0作風,的確有治港升級版的新氣象。香港獲得大治之日不遠矣。香港的科技、香港的經濟在未來五年會有一個飛躍式的發展,香港議會在依法鏟除壞份子的基礎上將變得更有活力。隨著佔中份子的煽動者和組織者一個個進入監牢,香港的政治將出現新的局面。林鄭時代隨之而來的是中國登上第一強國時代的來臨,願香港同胞一起奮鬥,為中華民族振興貢獻力量。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2017年3月28日 星期二

兩岸清華終身校長梅貽琦

梅貽琦(29.12.1889-19.5.1962),天津人,1904年南開中學第一期學生,1908年入保定高等學堂,獲庚子賠款留學美國,於1914年在伍斯特理工學院獲電機工程學士學位,後獲芝加哥大學碩士學位,回國後於1915擔任清華學堂物理教師、教務長等職務。梅貽琦於1931年至1948年任清華大學校長,是清華歷史上任期最長的校長。抗日時期,清華、北大、南開,組成西南聯大在昆明辦學,直到抗戰勝利,日本投降才遷回北平復校,他繼續任校長到194812月。1953年,他任台灣教育部文化事業顧問委員會主任,1958年任台灣教育部負責人,並創辦台灣清華大學,任校長直到去世。

梅貽琦以不同凡響的教育智慧和精神,在中國近代史上最艱難的時刻取得奇蹟般的成就,令世人稱頌。清華在19世紀30年代有近百位學界著名教授和海外學者匯聚,促進了國內外學術交流和融合。梅貽琦對知識份子心態了解甚深,在做教務長時已主持國學研究院院務,親自到火車站接趙元任,與陳寅恪等教授上任,與教授們關係密切。梅貽琦破格送華羅庚到英國劍橋大學和提拔他當教授,說明他眼光獨到的辦學風格。他主張大學教育為培養新的人,要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梅貽琦無論在清華,在西南聯大或創辦台灣清華,一直圍繞著研究學術,造就有用人才的核心思想,開創了清華大學的黃金時代。他領導的清華出了李政道、楊振寧、李遠哲、兩彈一星”23位功勛科學家,湧現出學貫中西的學者,其中有錢鍾書、陳岱孫、錢學森、陳省三等中國科學院470多位學部委員中的41%(1955-1980)。他在美國管理清華在美基金時,台灣當局多次欲動用清華基金,他堅持必須用於教育的方針。於19541955兩次去台灣,同時在新竹選定新校址,把清華大學辦到台灣,當了校長。

在烽火連天抗日時期,梅貽琦和張伯苓(南開大學)、蔣夢麟(北京大學)組成委員會領導西南聯大工作,但張、蔣兩人要常駐重慶另有職務,梅只有獨力支撐數千師生、員工的食宿。這些艱巨的任務都落到他的身上,他本著一貫的克勤克儉,不負眾望,在大後方站穩了腳跟。抗戰時期,大敵當前,不少學生投筆從戎,但在國家危急存亡之際,他雖感痛心,對學生的愛國舉動表示理解和支持。梅貽琦對進步教師,特別對聞一多的率真性情予以保護,對他大罵蔣介石和國民黨的腐敗予以理解。梅眙琦寡言低調,認真負責,經常把重要公文帶回家於晚間批閱至深夜。他希望學生有勇氣做平凡而有益於國的人。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林兆波與林鄭

香港林氏總商會很多會員對林家媳婦當上特首感到無限榮耀,對林兆波表達了祝賀之意。林兆波是劍橋數學博士,在中大教過書,又在北京首都師範大學教授短期數學課程。他的兩個兒子又都是非常熱愛數學的人,頭腦縝密,凡事認真踏實。林兆波一家可說是香港正能量的表表者。林兆波在家庭晚飯餐桌上,不時會討論數學問題,他對家人說,人生不談或然率,人的一生可以有無窮的可能性。他與林鄭的邂逅就是無窮可能性的其中一個。當年林鄭如在劍橋進修時沒有遇上車禍,林兆波不和同學去探望和關心受傷的香港同學,就不會有林兆波與林鄭這一段姻緣。

林鄭在政府工作認真,疏於照顧家庭,林兆波是一個低調的人,一力承擔起照顧孩子的責任,把孩子也培養成熱愛數學的人。林鄭在政府工作,官至高位,但為了與丈夫和孩子團聚也曾申請降職調往英國任香港代表。林鄭當政務司、參選特首都曾獲林兆波鼓勵和支持,但林兆波都保持低調,從不在公眾場合與林鄭出現。有人借此攻擊林鄭,說她丈夫有紅顏知己,林兆波被迫出現於鏡頭,拿自己容貌自嘲。在林鄭當選特首當天,林兆波終於出現在全港市民眼前,與兒子向林鄭獻花,向全港市民流露了他的真實感情。

在林鄭當選發表感言之時,說她當選不能履行與丈夫去英國小住的承諾,又要他作出犧牲。林兆波當即表示願意為香港人作出犧牲。林兆波所講的話樸實無華,但在香港政治處於紛亂的局勢下,支持妻子挑起重擔,為國家挑起千斤任,卻令香港無數愛國同胞感到無限欣慰。香港林氏總商會成員更慶幸林家出了這麼一個識大體,懂大局的林氏後人。林兆波是林鄭背後的男人,每一位成功的男人背後必有一位好女人,一位成功的女性背後何嘗不一樣需要一個好男人呢?我們盼望林鄭入主禮賓府後,男主人不要缺席。

林兆波是林氏宗親的驕傲,不只在於他在數學方面的成就、在教育出兩個正能量而熱愛數學的兒子,還在於他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給妻子以勇氣去承擔整治香港政局的決心。林兆波和兒子三人都有居英權,但他們也與全世界擁有外國護照和居住權的人一樣,同樣具有對自己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他們是中華民族在世界崛起和復興的一個力量。愛國家、愛民族無論身處何方,心不變,意不亂,就是中華民族的好兒女。全世界林氏宗親、香港林氏總商會、世界林氏總商會、世界林氏文化協會的同人都因林兆波的行為而面上有光。我們全都支持林鄭當香港特首。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2017年3月26日 星期日

赤誠為國辦教育的吳玉章

吳玉章(30.12.1878-12.12.1966),原名吳永珊,四川自貢人。早年父母雙亡,他入成都尊經書院、瀘州經緯學堂等校讀書,自小喜史書,學識淵博,歷經戊戌政變、辛亥革命、討袁戰爭、北伐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他與董必武、徐特立、謝覺哉、林伯渠被稱為延安五老。謝覺哉一生置身時代前列,從參加同盟會到參加共產黨,在每一次歷史關頭,總能以鮮明的旗幟,堅定立場,臨危不懼,艱苦奮鬥。吳玉章著作豐富,留下700多萬字的作品,著名的有《辛亥革命》、《歷史文集》、《吳玉章回憶錄》、《中國文字的源流及其改革的方案》、《中國的新文字文法》等。

吳玉章集學者與革命家於一身,是一部活的革命史縮影。毛澤東說,他從同盟會到今天,幹了四十年革命,中間顛沛流離,艱苦備嘗,始終不變…..我們要….學習他對革命的堅持性。吳玉章1903年留學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會,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1916年回國創辦留法儉學預備學校,選送留法學生近二千名。他1925年加入共產黨,在極端困難情況下推動北伐、東征討蔣和四川順瀘起義。他到南昌參加八一起義,擔任起義後中共革命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後,他被派往歐洲從事抗日戰爭的國際宣傳工作。1938年回國,他被選為國民參政會議參政員,魯迅藝術學院院長,延邊大學校長等職。

吳章玉在1948年任華北大學校長,1950年起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兼國務院文字改革委員會主任。他一生始終站在時代的前列,為民族解放和社會主義建設奮鬥一生。他60載嘔心瀝血為教育,為培養革命家開創留法勤工儉學,為共產黨造就了一大批優秀的領導幹部,如周恩來、蔡和森、向警予、趙世炎、劉伯堅、陳毅、鄧小平、王若飛、聶榮臻等。吳玉章把抱著學習新思想,尋求拯救中國之路的年青人送到法國,造就了一批政治家、革命家、軍事家、教育家、科學家。1938年,他把魯迅藝術學院辦成中共文藝政策的保壘與核心;1941年讓延邊大學為新中國培養了最早一批政治、經濟、文化的人才。

新中國成立後,吳玉章擔任人民大學校長17年,為國家培養了各類建設人才近五萬人。他培養的學生遍佈神州大地,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棟樑之材。他為民族未來,30載和漢字簡化、漢語拼音結緣。1935年,他與蔡元培、魯迅、郭沬若、茅盾等688人提出推行新文字的意見,掀起了新文字運動的熱潮。中國在文字上的改革,簡化漢字的成功為文化的普及和掃除文盲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貢獻。1954年,吳章玉被任命為文字改革委員會主任,推廣普通話漢語拼音,在信息化時代加速了中國文字的現代化進程,造福社會。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是回歸理性的時候了

林鄭勝出,雖說是市民由777位選委代為間接選出,但也代表了市民中66%人的心聲,選出一位較務實的特首。無庸置疑,林鄭比較務實,輕車熟路,登上香港特首之位,無需對政府有個熟悉過程,一上任即可無縫接軌。有人散播謠言說林太不是香港人選出來的,這得看你站在那個立場。如果你把34%的人當成香港人代表,把另外66%的香港人不當香港人那我就無話可說。蘋果日報抽樣調查說有98%人支持曾俊華,而他投票前造勢只有二千人參加,而這二千人就代表了香港98%的香港人,那我也就無話可說了。

凡事要有真憑實據,不能胡吹亂叫。二千人怎能代表98%的香港人呢?何況香港人都沒有給黎智英寫委托書,你憑什麼可以代表香港人呢?你要代表34%的香港人,我們還可以勉強接受,但要以這一班人代表另外66%的香港人,那就請不要拿香港人說事,最好說清楚一點,因為你們能代表的只有不到34%的人。這是民主社會的基本常識,如果連常識都欠奉,那就別在香港人面前吹自己是民主鬥士。這班人中其實只有一小撮反華、反中央,反對派要代表34%的香港人其實也不公道。自己反,別把人家也拉下水。

有記者要林鄭承諾不去和中聯辦接觸,其實這是非常無知的問題,別有用心,是反華勢力的一個立場。作為香港特首怎會不和中聯辦聯絡呢?林鄭棉裡藏針,道出中央在香港的實質控制權。中央在香港有外交公署、有解放軍駐港部隊、有中央聯絡辦公室,這些地方她都會去,除了和香港市民和反對派接觸外,特首和這些機構都有工作關係,是一國之內的事,是工作的事,不接觸如何能做好工作?特首只能在香港政府中做管治香港之事,外交、防務、政治、經濟都必須中央給予幫助,沒有這方面的支援,寸步難行。

基於上述原因,要林鄭不和中央聯絡,等於叫她不要工作。她想為香港多做事,不想Hea, 也不想無所作為,故大家應回歸理性為香港好好想想。有人想奪中央權,要架空中央,不准特首和中聯辦接觸,特首當然做不到。不聽反對派這些壞主意,必遭壞份子圍攻。林鄭會否就範?我看行不通。民生問題,林鄭可以和大家商量,政治問題,只能由中央決定,特首沒有這方面的權力。因此我說香港特首只是市長,中聯辦是書記,防務由國防部負責,外交由外交部負責。香港反對派必須回歸理性,思考自己的未來。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2017年3月25日 星期六

大教育家蔡元培

蔡元培(11.1.1868-5.3.1940),浙江紹興人,舉人、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編修,後去德國萊比錫大學攻讀哲學、心理學、美術史學等學科。蔡元培參與了創立中國教育會任會長、創立愛國女學和愛國學社、創立光復會。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任上海分會會長。他改革學制,修訂課程,實行小學男女同校,提出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辦學方針。他發起成立中國民權保障同盟任副主席,被推為國際反侵略運動大會中國分會名譽主席。他的代表作有《中國論理學史》、《美育的實施方法》、《國恥演講集》等。

蔡元培對近現代中國教育、中國革命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他於1911年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期間力推西方教育制度、1916年任北京大學校長時,開創新文化運動,實行男女同校;九一八事變後,力挺抗日,擁護國共合作。1932年,蔡元培和宋慶齡、魯迅等在上海發起組織中國民權保障同盟,開展抗日愛國運動,援救楊開慧、許德珩、丁玲、朱宜權等義士。抗日戰爭爆發後,他移居香港;1938年,他被國際反侵略運動大會推舉為中國分會名譽主席;194035日病逝香港,與香港淵源深厚,使人懷念。

蔡元培曾兩次擔任北大校長,第一次是1916-1927年,第二次是1929-1930年。他羅置各類人才,在教師隊伍中既有新文化運動的著名人物如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錢玄同、劉半農、沈尹默等,也有政治上保守的黃侃、劉師培、黃節、辜鴻銘、崔適等;在自然科學方面也聘有李四光、翁文灝等科學家。北大匯集了馬克思主義、三民主義、無政府主義、國家主義的不同代表,使白話與文言相爭,百家爭鳴,盛極一時。他是一位無畏的鬥士,在國民黨鎮壓進步人士時,營救共產黨和民主人者,為後世景仰。

毛澤東評價蔡元培,說他是學界泰斗,人世楷模1912年蔡元培發起成立進德會定下不賭、不嫖、不娶妾戒條。他說,律己不苟,責人以寬;無所不容,有所不為…..志在民族革命,行在民主自由。他任北大校長後以身作則,在同時代的大人物中,蔡元培在私德上無可挑剔,是道德上的完人。但他有過三段婚姻,都是在夫人病故後再婚的。蔡元培逝世後曾有人提議將他的墓遷到北京大學,但李敖認為不必了,因為當時蔣介石想請他當監察院院長,他不肯幹,但也不說破,留在香港表示對蔣不合作的態度。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中央支持林鄭當特首

今天香港將見證中央支持的特首候選人林鄭登上特首之位。她能獲得選委中的多數人支持,也獲中央支持,是她超過三十年的公務員生涯所表現出的服務精神和能力,以及對國家的承擔。她的工作能力和愛國精神,經過國家相關負責人近20年的培養和觀察,獲得中央高度肯定。這是香港之福,也是國家為培養地方領導人付出大量心血的結果。香港地方領導人的培養不是一日之功,國家有著長遠的計劃和長期的考察過程。林鄭一定可以不負中央期望和香港愛國同胞對她的信任,達成使命。讓我們祝賀林鄭成功當選。

現在離投票時間尚有數小時,但從愛國愛港選委的投票意向和愛國市民的傾向,已可判斷她當選是十拿九穩的事。世界不是沒有驚訝的事發生,但在培養領導人的道路上,意外還是不多。黎智英希望有奇蹟,因為他心存僥倖,希望能逃脫佔中罪責。他花盡九牛二虎之力造王兼造假,都無法讓他有絲毫的勝算。黎智英和他的犯罪團伙已注定了失敗的命運。香港的反華勢力和分裂國家的勢力必敗無疑,一定逃不過愛國同胞和法律對他們的審判。中央絕對不會去支持分裂主義份子支持的候選人,這是肯定的邏輯。

中央支持林鄭有蹟可尋。從林鄭一再上京為香港達成故宮落戶在香港的事件,可見中央對林鄭的支持。其它城市拿不到的東西,香港拿到了,沒有中央對香港的偏愛和支持,能夠成事嗎?故宮項目能夠在林鄭手上辦妥,除了說明她辦事利落的作風外,也說明了中央對她的支持。對於婆婆媽媽的人,做什麼都卸膊,中央那會喜歡,更不要說支持了。中國正處發展的關鍵時刻,每個人都必須乾淨俐落地拼搏,那有時間和你去磨,去遊花園。高鐵都送到門口了,還婆婆媽媽談要不要一地兩檢,你以為中央犯傻了?

特首就是要特別精幹的帶頭人,不是拿不定主意婆婆媽媽的小腳女人。幹事就要大手大腳,有大勇氣的人。從林鄭敢於一手把故宮拿下,然後有鑊自己背的作風,就可看出她是女中豪傑,換了你做中央領導,你都會喜歡這種人做你的手下大將。中央不支持林鄭,難道會支持做了特首後休養生息,什麼都不作為的特首嗎?中國正處民族復興的重要時刻,"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需要的是能辦事,辦成事的人。林鄭這麼有魄力,又"打得",中央能不支持她嗎?我們在此祝賀林鄭,也為香港得人而衷心感到慶幸。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2017年3月24日 星期五

民主革命楷模章太炎

章太炎(12.1.1869-14.6.1936)浙江餘杭人,因病放棄科舉,以文字學為基點,從訓詁、音韻、典章制度等方面闡釋儒家經典和先秦諸子。清末宣揚民族民主革命,加入同盟會,主辦《民報》,為留學生開設講座,講授《說文》、《莊子》、《楚辭》、《爾雅》等。章太炎在學術上涉獵甚廣,經學、哲學、文學、語言學、文字學、音韻學、邏輯學等方面都有建樹,一生著述頗豐,有《春秋左氏疑答問》、《國學叢刊》、《章氏叢書續編》等。他是一位貫通經史子哲學派的大革命家,是魯迅筆下七次被追捕入牢的大學問家。

甲午戰爭後,章太炎為強學會捐款,與康有為、梁啟超通信。1897年因參加維新運動被通緝,流亡日本,1900年剪辮髮,立志革命。1903年因發表《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並為鄒容《革命軍》作序,觸怒清廷,被捕入獄。1904年與蔡元培合作,發起光復會。1906年出獄後,孫中山迎其至日本,參加同盟會,主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與改良派進行論戰。1911年上海光復後回國,主編《大共和日報》,任孫中山總統府樞密顧問。1913年宋教仁被刺後參加討袁,被袁世凱禁錮。1917年脫離國民黨,在蘇州設國學講習所。

章太炎是一個道德主義者,強調道德的力量,反對社會對個人的壓抑,主張個性的絕對自由。他早年接受西方近代機械唯物主義和生物進化論,著作中闡述西方哲學、社會學和自然科學等方面的新思想,主要表現在《訄書》中,否定天命論的說教。但其思想又受佛教和近代主觀唯心主義影響。舊民主主義革命失敗後,他退居書齋,鑽研學問,成為一代儒宗。他一生講學,不僅為弘揚國學,更是為民族復興,追隨他的弟子眾多,有名的教授都出自他門下,如黃侃、朱希祖、錢玄同、周樹人(魯迅)、周作人、沈兼士等。

章太炎一生著述有400餘萬字,文字古奧難解,但他是中國傳統語言學的集大成者,朴學大師。他提出"古音娘日二紐歸泥說",定古音字母為21紐,是第一個對古音有系統認識的學者,注重受梵語語音學影響的音理是其古音究的特點。他利用漢語音韻學來講解方言詞彙,根據語言發展變化的規律,以古語證今語,以今語證古語,以義正音或以聲求議,對漢語語源的研究有較大影響。在經史方面,他對儒家經籍、先秦諸子著作上的字義考釋,對訓詁研究發展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為祖國文化的保存作出了貢獻。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和諧與融合

蘋果日報忽然談和諧與融合,這是一件好事,但他的讀者會覺得他怎麼會今是而昨非。去中國化、反中央、鬧分裂不是他一而貫之的政治取態嗎?但他在談和諧與融合之時,原來他和諧與融合,只是想人家融合到他那裡去,河蟹阿曾。他寫這麼多廢話無非想選委把票都投給黎智英心儀的特首候選人,欺騙市民,打造胡鬚曾能團結反對派和建制派的假像,目的在進一步撕裂社會。世界的政治不是你吃掉我,就是我吃掉你,既講德行也講實力,而德行和實力是長期的積累,黎智英無德無能,忽然和諧能騙到人嗎?

胡鬚曾不是壞人,他也真想香港能在他手上做到和諧與融合,但那只是他個人的良好願望,無法實現。他只會順得哥情失嫂意,拿國家的原則作交易,換來得寸進尺的無理要求,愛國同胞那會買他的帳。他只會給黎智英利用來做反中亂港的踏腳板,一千九百多位選委中的大多數是明白個中道理的。因此,他想騙的也只能是其中一部份,連反對派中的一些人也不一定聽他的指揮。反對派中有些人並不反中央,只是對香港的利益分配另有想法,他們要投票給一位主張與他們較接近的候選人,黎智英必定會失望。

黎智英必須面對佔中官司,想這時候講和諧和融合,讓他可以逃脫罪責。如胡鬚曾當選,黎智英居功至偉,胡鬚曾必須投挑報李,放他一馬。愛國同胞能容許這種政治交易出現嗎?治港必須鐵面無私,如治港是以原則作交易,這個社會還如何去管。擾亂香港秩序,違法佔中的煽動者和組織者必須將其繩之以法,香港才能有長治久安的未來。執法不嚴或和浠泥的和諧和融合,社會就會是非不明,真假難分,社會不給搞到一團糟是不會有的事。西方反華勢力不會停止對中國的攻擊,愛國同胞必須站穩立場予以痛擊。

和諧與融合是必然的治港方向,特區政府必須做好教育工作,讓特區年青一代懂得愛國家、愛民族,從而能潔身自愛,為國為民做一個有用的人。中華民族的復興需要有知識,有教養的下一代,能夠為國分憂解困,不是那些被愚弄出來擲磚傷人的暴徒。淋尿暴徒被利用後,本來要頑抗的梁家傑那班律師,知道中央已鎖定一些問題法官,知道他們不能再枉法,沒有勝訴可能,只能棄卒,保住那些問題法官。淋尿暴徒連上訴的機會都被公民黨剝奪,還出口術說完成任務。要社會和諧與融合,必須以基本法為原則。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2017年3月23日 星期四

百科全書大師饒宗頤

饒宗頤(9.8.1917至今),廣東潮州人,幼耽文藝,18歲續成其父所著《潮州藝文誌》刊於《嶺南學報》。後歷任無錫國專、廣東文理學院、華南大學教授。1949年移居香港,先後任教於新亞書院、香港大學,曾赴印度班達伽東方研究所、新加坡大學、美國耶魯大學、法國高等研究院等大學、研究機構工作。1973年回香港,任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系主任、藝術系榮譽講座教授。1982年獲香港大學榮譽文學博士;1992年任上海復旦大學顧問教授。他在1962年獲法國漢學儒蓮獎;2000年獲政府頒發大紫荊勛章。

饒宗頤學術範圍廣博,成就卓著,精通多種外語,凡甲骨文、敦煌學、古文字、上古史、近東古史、藝術史、音樂、詞學等方面均有專著,僅《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便有14卷,20巨冊,超過1200萬字,專著逾80種,論文1000多篇。他說,弘揚中國文化,一定要做到求是,求真,求正,要弘揚正氣,秉持正直,堅持正義。從幼年開始他就浸淫於父親十萬卷藏書之中,16歲助父編《潮州藝文誌》後繼其遺志完成編寫工作。19521978年在港大、中大任教,1978年返回大陸在豐富的文史資料中進行創造性的研究工作。他說,我一世人都在做學問…..學問就是繼承人類整體的遺產

饒宗頤是國際矚目的漢學泰斗,朱鎔基訪港時有人對他說香港是文化沙漠,他回說香港有饒宗頤,怎會是沙漠?論者評價饒宗頤,"從上古史前到明清,他幾乎都沒有交白卷,從敦煌學、甲骨學、詞學、史學、目錄學、考古學、書畫無所不包。他通曉中、英、法、日、德、印度6國語言文字,對古梵文、古巴比倫楔形文字也頗有研究。他是東學西漸"史中開風氣之人,講越南歷史《日南傳》的第一人,撰寫新加坡前代史《新加坡古事紀》的第一人,利用中國古文獻補緬甸史的第一人。他是多方面的第一人。

饒宗頤敦煌研究貫通中西,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又是畫、書、樂兼修的藝術大家和古琴收藏家,又是中國近現代系統論述古琴藝術《宋季金元琴史考述》的傳誦海內外之作。他與錢鍾書被學界並稱"南饒北錢",又與季羨林並稱"南饒北季"。季羨林說,"近年來,國內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大師,而我季羨林心目中的大師就是饒宗頤。"2001年饒宗頤在北京演講,提出21世紀中國要踏上文藝復興時代,中國夢必包含中華文化的復興。中國在近代飽經滄桑,歷史輾轉至今必再次興盛。作為中國人,自大自貶都是不必要的。文化的復興必須有自覺、自尊、自信,他認為既要有開放之心,也要求諸己才能有大作為。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林鄭治港

港人治港是基本法中的規定。港人中由那些港人治港?那當然是由愛國的港人治港。林鄭是愛國者,愛中國文化,愛中華五千年文明留下的遺產,要在香港建立古宮博物館,就是不折不扣的愛國家、愛民族的表現。她能把國家如此珍貴的東西拿到香港來,爭取到其它城市拿不到的東西來香港,說明她對香港有愛,對教育子孫後代有承擔。培養香港年青一代認識中國歷史,認識中華民族輝煌的過去,讓中華民族復興,是一位愛國政治家必須做的偉大事業。培養香港人愛國家,愛民族,中華民族的根才能長存久遠。

愛國者治港是鄧小平親自圈定的,誰都不能改變;港人治港也是誰都不能改變的。林鄭是香港人,她又是愛國的中國人,因此,林鄭治港理所當然。林鄭治港能不能用外國人,當然可以,但有關管治香港的決策必須由愛國的香港人掌握,外國人只是替香港做具體事務的人,沒有決策權。律政司有權聘請外國籍法官,但對他們必須有監管和指引,不是任由他們愛怎樣判就怎樣判。對擾亂社會秩序的違法者政府必須有規管,不能讓法官把執法者判以重刑,對犯法者予以輕判。對這種錯誤判決政府必須予以糾正。

香港由愛國者管治,也包括來港住滿7年的任何香港居民。只要是愛國者,對國家民族的前途關心的香港居民都有治港的政治權利。這是基本法賦於香港中國人的權利,與要分裂國家,搞港獨的壞份子不同,他們沒有這種權利,而且還要受到基本法第23條國家安全條例的制裁。林鄭治港必須把這一件事為國家做好,讓香港達到大治的目的。香港的管治權來自國家,來自愛國愛港的同胞,不來自分裂國家、擾亂香港的壞份子和漢奸走狗。這些人一心想的就是怎樣逃稅,怎樣把政府掏空,怎樣讓香港發展不起來。

香港管治者必須和中央保持緊密聯係,把中央聯絡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視為治港的重要力量。中央管著香港的外交事務,管著保衛國家安全的工作,中國的外交官和人民解放軍是治港的重要穩定力量。不與中聯辦接觸,不讓中央參與香港的事務是反華者一廂情願的癡心妄想。中央是香港大政方針的掌握者,中聯辦主任就如中國所有城市的書記一樣重要,市長怎能離開書記給香港政治方向定調?特首必須和中聯辦主任緊密合作,不是獨行俠,是兩頭馬車。按照鄧小平設計的治港方略,林鄭治港才能在政治上獲得勝利。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2017年3月22日 星期三

為東方文化復興吶喊的季羨林

季羨林(6.8.1911-11.7.2009),山東臨清人,就讀山東大學,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1935年考取清華大學與德國的交換研究生,赴德國入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羅文等,於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46年回國,獲陳寅恪推荐聘為北京大學教授,創建東方語言系,任系主任。195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1978年任北京大學副校長,北京大學南亞研究所所長,還成為全國人大常委。他的著作匯編成《季羨林文集》,共24卷。他的代表作有《中印文化關係論集》、《印度簡史》、《佛教與中印文化交流》、《敦煌吐魯番吐火羅語研究導論》、《東方文學史》等。

20世紀80年代以來,季羨林對中國文化、東西方文化體系、東西方文化交流以及21世紀的人類文化等重要問題提出了許多個人見解和論斷,在國內外引起關注。季羨林認為,文化交流是人類進步的主要動力之一。人類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才能不斷前進,而人類進步的最終目標必然是某一種形式的大同之域。季羨林為東方文化的復興吶喊,提出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表達一種歷史宏觀的看法,是對長期以來統治世界的歐洲中心主義的積極反撥。他離國10年發表了一系列富有創見的論文,80年代倡導東方文化研究,主編《東方文化集成》叢書,10篇、500種,計劃用20年時間完成。

1973年到1983年季羨林歷十年風雨,將5000頁皇皇巨著的《羅摩衍那》譯成9萬行字,把羅摩的歷險經歷的古史詩梵文版譯成中文,受到國內外著名學者的高度贊揚,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貢獻。他的譯作於1994年獲國家圖書獎,1999年,印度文學院授予季羨林名譽院士。正如他在譯作對英雄羅摩的《悉多之歌》中說,你可以從陡峭的山峰投入汪洋大海,你可以從青天之上將日球和月球搶來,表達了季羨林辛勤從事英文、德文、梵文等文學作品翻譯近400萬字成果的讚頌,對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

季羨林學貫中西,融匯古今,且在道德品格上同樣融合了中外知識份子的優秀傳統,有著仁愛和寬大的胸懷、強烈的憂患和責任意識、自由獨立的精神。他受到學界的尊敬,稱他為"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他卻通達自持,為自己摘下這三頂桂冠。在榮譽面前不驕不躁,學術上不斷追求,正是季羨林值得大家學習的品格。他說,"這種事情,癡想無益,也完全沒有必要。我來一個急剎車。"他與香港大學的陳文敏完全是另一回事,被人捧兩捧就煽動學生為自己爭副校長職位,結果被KO,大失學者風範。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