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0日 星期一

氣候變化與自然災害

人類面對各種挑戰,氣候變化、自然和人為災害引發人們多種關注:生產的毀滅與損失;土地、森林、水質、魚類及其它自然資源的退化;生產力的增長率減弱,樣樣都對現已脆弱的農業生計和生物系統造成壓力。維護地球現有自然資源基礎,以喂哺世界增長的人口,減低農業環境和氣候變化造成的傷害,是保障後世福祉的唯一辦法。根據聯合國研究報告,到2030年由於氣候變化的衝擊,食物安全和人類生計都要不斷給打亂。氣候變化對食物供應和農作物產出,魚類和動物健康,以及農民收入都有負面影響。

氣候變化被視為饑餓危機的製造者。有研究顯示,到2050年世界營養不良人口將增加多120,000,000人,其中兒童就佔了24,000,000人,而其中半數人口將處於非洲地區。到2030年,在高溫影響下,高緯度氣候較溫和的地區種植業可以有所增加,而熱帶地區將有反面作用。2030年後,負面衝擊會越來越嚴重,造成世界各地失收,無法平衡增產地區的收穫。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情況如旱災、水災將更頻繁,使環境更惡化。氣候變化還會對食物中的微量營養素起破壞作用,高溫會使食物產生人體難以吸收的病原體。

人類面對環境變化的挑戰,香港年青人不能坐視不理。有志氣的人應為世界而學習,做好準備,有改善人類居住環境和食品安全而奮鬥的決心。食物是人類生存所依,沒有健康的食品,就沒有健康的人,人類的素質就會下降。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固然重要,但要全世界的人都能吃飽,都能有足夠的營養,卻是一個大學問,值得年青人去深入考究。大家知道了氣候暖化的原因,也找到了解決的辦法,科學家的努力功不可沒,但要去實踐卻需要無數有志的青年接力去做。唱高調成不了事,擼起袖子加油幹,才有用。

香港是一個小地方,土地資源有限,善用土地造福市民非常重要。保護環境,不是把香港變成森林,也不是把香港變成郊野公園,而是創造一個適合人居的環境。在人居的地方建成園林式的環境,有居民也有綠化帶,做到天人合一。把有限的土地圍起來,不讓市民有合理的居住環境,不是環保的目的。人都無法舒心地居住,不分清紅皂白,為環保而環保,不理人的死活,那是教條主義依書直說的迂腐秀才,對社會沒有什麼用。環保是為了人類的生存,而不是給政客用來唱高調。總的一句,環保是為了人類的生存。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