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4日 星期日

國防現代化開始

建國後,內外敵人對中國進行侵擾、包圍、封鎖,國民黨飛機天天從台灣飛來轟炸、騷擾,美國第七艦隊封鎖台灣海峽,嚴重干涉中國內政。美國攻打朝鮮,企圖從北方配合國民黨反攻大陸,結果給中國志願軍阻止在38線以外。最後美軍低頭簽下和約,中國志願軍撤回中國,美軍則一直佔據南韓直到現在。1953127日至1954126日,中央軍委在北京召開全國軍事系統的高級幹部會議,商議國防現代化建設的方針和任務,以解除內外敵人的戰爭威脅。彭德懷代表中央軍委作了總結,確定在現有的基礎上,建立一支強大的現代化革命軍隊。

現代化軍隊的要求,決不是單純增加數量,在於提高部隊的質量。當時國家正進行工業化建設,百廢待興,資金有限,在不增加國家財政負擔的前提下,加強部隊的正規化訓練,培養足夠數量的有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術水平的軍事幹部。彭德懷提出,用五到十年時間逐步達到武器裝備現代化,軍事制度和軍事訓練正規化。為了適應現代化國防需要,國防工業的建設迫在眉睫。新中國成立之初,人民解放軍武器裝備主要從敵人手裡繳獲,品種繁雜,性能落後。19511月,兵工委員會集中力量負責兵工生產事業。

19528月,中央成立國防工業第二機械工業部,負責管理兵器、坦克、航空、電訊工業,開始國防工業的建設工作。19538月,中央審定了國防工業一五建設的計劃安排,完成飛機、坦克、艦艇的修理及部份製造,同時改建擴建航空、無線電、造船等大型骨幹工程44項,中型工程51項。在此基礎上,中央不失時機地於1955年把發展國防尖端技術提到國防現代化的議事日程上。毛澤東召集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彭真、彭德懷、鄧小平、李富春、薄一波等開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聽取地質部長李四光及核物理學家錢三強等關於鈾礦資料和核科學技術情況的報告。


195574日,中央指定陳雲、聶榮臻、薄一波組成中央原子能事業領導小組開展工作。這項有遠見、有膽略的戰略決策,對中國科技和國防現代化建設具有深遠影響。朝鮮戰爭後,周邊國家出現相對穩定的態勢,但國家還是要提防敵人突然襲擊的戰爭威脅。195636-15日中央舉行擴大會議明確了保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和安全,防止美國和國民黨的突然襲擊的國防戰略方針。中國的戰略就是積極防禦,擴大自己防禦的作戰能力,在政治上制止或推遲戰爭的爆發。積極防禦成為國家在正規化和現代化國防建設的主軸,為中國軍事工業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