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上強國少有負起責任去爭取和平共存與合作,而以霸權去攫取利益,造成世界連綿不斷的衝突。全球倫理是一種全球意識,謀求地球上所有人和生命都休戚相關的意識,像一個地球村民一樣共存共榮。世界各民族、各文明都需要一種全球倫理來處理戰爭與和平同題。盡管世界各國宗教信仰、意識形態有所不同,但全球化呼籲全人類建立起人類的共識,以達和平共存的目的。中國文明中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思想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必須有的基本思想和行為準則。老子說,”夫兵者,不祥之器”。
老子進一步說,”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以用之,恬淡為上。…..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中國謹記祖先的教訓,慬慎用兵,因為中國人知道戰爭不僅毀壞財產、毀滅生命,而且在道德上、精神上毀害人的心靈,所以要恬淡為上。在中華文明中,知道用血腥方式來解決問題,都是沒有脫離動物界弱肉強食的霸道,與道家的悲天憫人的人道主義精神背道而馳。老子寧願”老死不相往來”,以拉開距離去避免戰爭為求得和平。這是一種消極的態度,而現代的中國卻以積極的方式去加強交流以增進互信。
全球秩序的構建,要和平對話而不要戰爭。對話的過程是漫長的,有時有激烈的爭論,然後才有望達成某種共識。全球倫理核心的行為規範就是”不可殺人”。老子也知道戰爭不可完全避免,但對戰爭必須極其謹慎。他勸誡人臣”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師之所至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李息齋在《道德真經義解》中說,”殺人父者,人亦殺其父;殺人之兄,人亦殺其兄”,有”一報還一報”站在消極的功利角度反戰。老子是表達的思想,立足於他對世界、宇宙、生命、自然本體的理解,解釋自然。
老子強調”道”中的息爭、無為、柔弱、不敢,反對逞強、好勝、蠻頑。他突出”至柔”,說,”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弱脆,其死也枯稿。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他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這是西方人相當陌生的一種智慧和西方不斷擴張和精進的性格相當不同。道家的精神使人與生命及自然和諧相處,從根本上止殺去保護人權。從全球倫理的角度來說,道家思想無疑是一種值得思考的理想。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