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6日 星期五

談國學與經學

國學是相對於外國學而言,外國者洋也,也即是中西之分。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積累了各種學問,千差萬別,包羅萬有,人們要窮盡一生之力都無法學盡。國學當然除了經史子集,也包羅了天文、地理、醫術等學問。不過今天人們談國學,都集中在談中國的文史哲思想上,而且都是用時代的思維來談自己的觀點。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為現代人研究古代的學問,沒可能按照漢朝或唐朝人的思想進行研究,那是實際上做不到的。例如達則兼濟天下,古人想的天下可能只是中華大地,而今卻是一帶一路沿線各國。

國學當然不只是孔孟之說,盡管孔孟學說在華人社會中佔有重要地位,但不是國學的全部。現在人們提倡國學,其目的就是為自己找到身份標識,從傳統文化裡面尋找寶貴的遺產,以更好地建立我們的民族自信心和加強我們的民族凝聚力,認識我們祖先為世界文明作過的貢獻,以激勵後人繼續努力。中國傳統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值得加以研究,因為自古以來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多地域、多文化的國家,所以中國文化傳統上就具有多樣性和包容性。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大就大在中國文化的包容性上。

經學自是國學的一個方面。經者意為常讀必讀,《詩》《書》《禮》《樂》《易》《春秋》都是古人經常讀的書。古代的教育一直都如是,可見經和經學早就存在,有人說孔子把這種教育加以普及和提高,他也因而成為聖人和萬世師表。孔子在中國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我們學習孔子也必須以現代社會的思維從中吸其精華,去其糟粕,把其中精華變成我們的力量。世界孔子學院的成立不是要誦經禮拜,而是傳揚中華文化優秀部份,結交天下朋友,共謀天下大事。經學中的優秀思想可以作為與世界交流的中華文化元素。

有人質疑學國學經史有何用,那是以功利的思想來看待文化。香港有一部份人把國民教育視為洗腦,其實國民教育就是國學的一部份,它不是功利的,而是文化和精神的養份。中國國力強盛了,我們對世界文化不能自強自信,崇洋媚外,這種民族是沒有希望的,也無法引領世界前進。世界21種文明,很多都不存在了,中華文明能夠存在到今天,就因其中有寶貴和優秀之處,必須加以肯定和發揚下去。把國學研究好,整理成國民精神的養份,中華民族將屹立於世而不倒,並能引領下一代繼續為世界作出貢獻。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