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8日 星期四

黎智英愛國變味論

愛國主義是一種自覺的價值選擇,表現在人們對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社會進步的追求和向往的精神狀態。中國古代史就是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發展史,推孝為忠、涵養正氣、天下為公、精忠報國、和諧統一等內涵,源於自然關係基礎上引申的個人與國家的關係,進而形成熱愛祖國、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思想。黎智英之流將愛國簡化為對中共政權的獻身,準備為理想過苦日子。他說,在愛國陣營中的人,從愛國就要有所犧牲變成愛國可以獲利,從誠心跟隨一些自己敬仰的領導人到從權力崇拜中也分享權力的殘羹,於是他不想委屈自己而告別愛國。這是多麼荒謬的愛國觀,令人發笑。

黎智英的文膽李怡說,他從文革開始不久,在意識上已決定不再愛國。他要超越歷史局限,因為他往日追求的愛國變了味,不能不反省自己。黎智英之流認為愛國者不應食人間煙火,不能分享國家富強的紅利,只能永遠當窮鬼。可是鄧小平認為,把愛國主義和滿足人民的物質利益對立起來,抽空了愛國主義的實際內容,只會削弱人們對於祖國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他說,不重視物質利益對少數先進份子可以,對廣大群眾不行,一段時間可以,長期不行。…..那是唯心論,必須把愛國主義與經濟建設相統一。

黎智英的蘋果日報認為,願意隨著愛國的變味而改變自己追求自由民主初衷的人,就留在愛國陣營日日於權力鬥爭中求取快感,而他就去收取美國中情局的政治黑金,而在攻擊愛國者中取得快感。這種漢奸走狗的民主自由真讓人大開眼界。中國的革命和建設,為的是中華民族的振興,以往的革命精神作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延伸,不要求愛國者永遠做窮人,而是與國家共同發展。香港無數人在國家發展之餘,發展了自己的事業,讓國家走上了復興之路。這是分享權力的殘羹,還是為國分憂?

淡化民族觀念,喪失民族精神,喪失國家認同感和民族自信心的民族虛無主義都與全球化的歷史趨勢相違背。在全球化過程中,各個民族都必須保有自己的身份標識,讓世界更具多樣性,更色彩斑爛。愛國主義在對外開放中,必須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力,始終把國家主權和安全放在第一位,以維護世界的和平和公義。狹隘的民族主義是孤立、保守、封閉、排外的狹隘思想,與愛國思想對立,是改革開放的障礙。互惠互利,共建共享,才是愛國者的追求,根本沒有變味。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