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6日 星期二

先秦諸子與中華民族的思想奠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表現了中華民族不畏艱險,百折不回,奮發圖強的傳統;地勢均,君子以厚德載物表現了中華民族寬厚包容,兼收並蓄的胸懷和氣勢,激勵著中華民族奮發有為,不斷進步。春秋戰國是中國古代哲學突破的階段,使中華民族對人類的處境有了高度的理性認識。先秦諸子的剛健有為、自強不息思想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特徵。成為品德上的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精神的體現。孔子說,剛毅木訥近仁,使中華民族臨大節而不奪的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的剛毅品質,殺己以存天下

先秦諸子的貴和尚中思想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份。是先秦思想精華之一,西周末年史伯已經提出和實生物,同則不繼,推崇不同事物相配合達到平衡的狀態。天人和諧是先秦諸子思想非常重要的一面,提出與天地合其德,使人與自然相互適應,相互協調,尊重客觀規律,做到天人協調的境界。法家韓非子也肯定天與人的相通之處,認為能像天地,是謂聖人。孟子將人和視為政治成敗的首要條件。人和不是取消人的個性,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說是人際和諧是與個體差異的有機結合為特徵的相濟相成。因而孔子提倡忠恕之道己立立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先秦諸子的思想擴及四海之內皆兄弟的人際和諧被提升為社會和諧。孔子以社會和諧的大同之世為政治理想,視禮治德政為達致社會和諧的途徑。先秦諸子的社會思考,延伸了和平的理念。孟子主張道德感召的王道,揚棄以力相爭的霸道。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制止眾暴寡的戰爭。為了達到社會理想的狀態,孟子提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先秦諸子的中和思想,為中華民族奠下了思想基礎,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形成發展影響深遠。兩千多年前,中國就有了大同世界的理想,講天下為公

中國社會之所以容易接受馬克思主義提出的共產主義社會理想,天下為公就是中國人骨子裡的思想,讓鰥、寡、孤、獨、廢疾者,皆得所養,使天下人都能幸福生活下去。這與解放全人類的共產主義理想有相通之處,與古人所描寫的大同理想相似,因而在中國有土壤扎根。毛澤東從中國國情出發 提出優待俘擄,就是從仁愛引伸而來;鄧小平的一國兩制,周恩來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主張都是從和而不同而來,達到求同存異的目的。中華千年文化已融入馬克思主義,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而又融入世界。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