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在現代發展艱難,原因是多樣的,但與文字與現代表現方法不一樣,有些思想過時,對現代人沒有吸引力有關。但國學講的是中國文化及歷史,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價值觀、生活態度和信仰習俗等,是中國人骨子裡的東西,難以將其消滅。國學的興起始於19世紀到20世紀之間中華民族面臨命運危亡之時,當時特定的歷史變化,激活了傳統學術文化的內在生命精神與憂患意識。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是民族精神的結晶,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心理與文化,是維繫民族生存的紐帶,使中華民族回歸四己精神的家園。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國學要發揚的中心思想。研究國學是希望在國故中尋找中國魂,尋回現代教育丟失的精神蘊涵。"融會中外,博通古今",是中國傳統學術在重建中華文化與中華之魂的意義,為今人提供借鑒。國學可以辦得有吸引力,以故事形式,把岳飛母親背刺"精忠報國"與他的"八千里路雲和月"結合起來講;可以把端午吃粽與《離騷》結合起來演釋。當然,這些歷史事件也可與基本法中的國家安全聯結起來講。當前許多問題不是國學可以解決,作為學術與思想,國學卻可與社會人生、國家興亡相聯。
在21世紀之後漫長的發展階段中,中外文化交流是必然的。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與外界對話,必然要憑借豐厚的歷史底蘊與世界交流,如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都借助國學中的精華與世界。"達則兼濟天下"就是中國的語境,也表達了世界大同的宏偉理想。多元文化的構建,是中國走向世界,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離不開對中華文化的開發利用。"和而不同"的和諧特點,使傳統與現代、中國與國外互相包容、促進。國學不是復辟封建,而是光大與傳承中國文化的創新精神與能力。
現代化不能建立在西化的空中樓閣上面,而是匯通中西,兼容並包,將國學落實到培養人才上。國學教育就是將學術訓練與人才培養結合起來,增強學生的人格,使人格升華了學術的境界,讓中華文明更為燦爛。中華文化與西方本位學科相結合對培養中華民族復興的人才非常有用,教育界必須加以重視和運用。怎樣應用國學於現代教育之中,使修心養性,治國平天下,成為有力的教育工具,所有為人師表者都要細心加以思考,看看怎樣去教化學生,使他們成為高尚的人。國學的意義在於培養有思想的大國公民。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