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5日 星期四

當代民族精神的創新發展

伴隨中華民族歷史主題和任務的變化,民族精神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五四作為一場啟蒙運動,喚起了民族的覺醒。五四精神豐富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許多富有時代特色和內涵的精神形態,諸如井崗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戰精神、紅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均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生活中的主旋律,鼓舞著中華民族開始民族復興的新征程。新中國成立,社會變革,革故鼎新,實現了政治、經濟發展的歷史性轉折,改變了中國人的精神面貌,為中國社會的進一步發展,開辟了一個嶄新的起點。

20世紀50年代直至文革,中國取得了抗美援朝戰爭、土地改革、三反五反以及其他民主制度改革的勝利基礎,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盡管在大躍進和人民公社走過一段彎路,但在經濟建設、文化建設、制度建設取得了不少成就。特別在19561966十年間,在頂住國際封鎖和巨大經濟壓力,戰勝困難,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以無與倫比的英雄氣慨和高昂的民族精神,載入史冊之中。抗美援朝精神、大慶精神、雷鋒精神傳遍祖國大地。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富有愛國精神的優良傳統和崇高品德。中國人在愛國主義精神的鼓舞下,在世界各地的留學生大批的回到剛剛成立的新中國參加建設。抗美援朝期間,全國人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投身到保衛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戰鬥中去。祖國各地出現了父母送兒子、妻子送丈夫、兄弟爭相入伍的感人場面,全國人民和全世界僑胞積極響應抗美援朝號召,短期內便籌足購買3700架戰鬥機的資金,為抗美援朝的勝利做出了貢獻。這種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激勵著新一代為保衛和建設祖國奮發有為。

新中國成立後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全體國民的公德。社會出現了把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相結合的集體主義,成為社會主義政治和經濟制度的原則。大公無私、公而忘私是個人自我價值的實現,成為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新風尚。後來發展出的雷鋒精神就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激發了全民的凝聚力和熱愛社會主義的熱情去戰勝困難。50年代末,十萬解放軍轉業到荒無人煙的北大荒開墾,為中國開發出機械化程度最高的大糧倉。中國人嚴密的組織,嚴肅的態度,嚴明的紀律,胸懷大局為國分憂的奉獻精神,為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