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0日 星期一

地球之子劉東生


劉東生(24.11.1917-6.3.2008),遼寧瀋陽人,1937年畢業於天津南開中學、大學,1942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地質系。1944年他先後任中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和地質部工程師,從事礦產勘探和工程地質工作。1949年劉東生到南京大學生物系肄業,後任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吉林大學兼職教授及中國科學院、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等榮譽。劉東生是我國地球環境科學研究領域的專家,國際著名的第四紀地質學家、環境學家、高山和極地科學家。

1954年,劉東生參加了關於黃河中游水土保持的科學考察工作,為國家黃土研究走上世界舞台邁開了第一步。1964年以後,劉東生開始以登山考察為主的第四紀古冰川、古氣候的研究,為征服險峰、探索我國高山資源積累了豐富的資料,填補了高山考察史方面的空白。1970年他考察克山病,研究環境與健康的關係,宣告了中國環境地質學研究的誕生。199111月,劉東生考察了南極喬治王島、1996年考察北極斯瓦巴德島、2003年考察羅布泊,足蹟遍及地球三極,研究成果在國際學術界受到尊重,填補了空白。

劉東生有"黃土之父"的美譽,建立250萬年"黃土檔案,確立了全球環境變化的研究支柱。他的著述,《黃河中游黃土》、《中國的黃土堆積》、《黃土的物質成份與結構》等獲國家科技成果獎。他於70年代提出"新風成說",為全球變化研究奠定基礎,試圖解決黃土與深沉積對比做出有關海陸地層及古氣候尋比的工作。他基於黃土創建了250萬年以來的氣候變化歷史,使中國黃土成為古氣候變化記錄的最重要檔案庫,與深海沉積、極地冰芯并列為全球環境變化研究的三大支柱,為全球氣候變化研究做出重要貢獻。

劉東生在地球環境科學研究領域的理論貢獻,被國際學術界公認。他的發現和解決世界範圍環境問題做出了重大貢獻,獲得了2002年度國際最高環境科學成就的泰勒獎。他說,"黃土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再有幾代人也不能完全搞清楚。"劉東生從前輩汲取營養,又毫不保留地傳給弟子,重視人才的培養和發揮團隊的精神,言傳身教,培養了大批研究人才。這些人都已成為科研戰線的中堅。劉東生的學生安芷生、丁仲禮等人把黃土的歷史研究推到600-800萬年前,再年輕一輩的郭正堂則追溯到2200萬年前。他激勵和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成長,向科學高度挑戰,解決人類面對的問題。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