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5日 星期二

一心報國的鄭哲敏


鄭哲敏(2.10.1924-至今),浙江鄞縣人,生於山東濟南,194319歲時以優異成績考入西南聯合大學,和早一年入學的哥哥一樣就讀電機系。在入學第二年,鄭哲敏轉到機械系。抗戰勝利後,他的工學院回到北京清華園,師從錢偉長,從此走上了研究力學之路。194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1948-1952年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學習,先後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1955年回國,在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歷任室主任、副所長、所長等。1980年他當選中國科院院士,1994年選聘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在加州理工學院讀書時,錢學森是他的導師,回國前錢學森叮囑他,做國家需要的事情1960年秋一個下午,力學所操場發生爆炸,把薄薄的鐵板炸成一個小碗,這就是最早的實驗模型,錢學森預見到一門新學科的誕生,將其命名為爆炸力學,並將這一新學科交給了鄭哲敏。鄭哲敏是連雷管都沒見過的書生,但他牢記做祖國需要的事的教導,著手研究,白手起家。那時中國在密鑼緊鼓地開展兩彈一星研製,由於加工手段落後,火箭裡很多關鍵零件很難製造出來,鄭哲敏用爆炸成型的辦法製造火箭零部件。他長期主持力學科規劃的制定,倡導建立了很多新的力學分支學科,成為爆炸力學的奠基人。

鄭哲敏抱著富國強民的理想赴美留學,但學成後美國卻不讓中國留學生回國。1954年日內瓦會議後,取消對一批留學生的離境限制,終於回到了祖國。鄭哲敏注重對年青人的培養,鼓勵年青人要潛心研究,多做雪中送炭的事,以國家急需為選題方向。他對學生說,我們不是給工業部門打小工,而是解決關鍵性規律問題。理論學得越深,解決問題就越透。如果離開這個原則,就不是做力學研究了。他身體力行,在祖國艱難歲月和年青人同吃、同住、同勞動,以祖國作為人生主線,把報國作為不可推卸的責任。

鄭哲敏說,我很慶幸自己在成長的道路上遇到了很多好的老師,他們對我一生起到了極其重要的影響。我希望自己對學生也能這樣。他在清華遇到錢偉長,首次接觸到彈性力學、流體力學等近代力學理論,1947年畢業後留在清華做錢偉長的助教。1948年他在錢偉長推荐下往美國留學,讓他有機會深造,成為應用科學領域出色的科學家。鄭哲敏獲碩士學位後,跟隨譽滿全球的錢學森攻讀博士學位,著眼研究重大的實際問題,強調嚴格推理,表述清晰,創新理論,進而開辟新的技術和工業。他回國後在錢偉長和錢學森帶領的中科院力學所工作,參加國家12年科技發展計劃的制定,為報效國家出力。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