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8日 星期二

萬顱之魂王忠誠


王忠誠(20.12.1925-30.9.2012),山東煙台人,1944年考入北平醫學院醫學系,1950年畢業,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醫療隊,1952年任天津市立總醫院腦科駐院醫師,1955年任北京同仁醫院神經外科代理主治醫師,1960年任北京宣武醫院主任醫師,1980年任北京宣武醫院院長,1982年任北京天壇醫院院長。王忠誠是世界著名的神經外科專家,在腦幹腫瘤、腦動脈瘤、腦血管畸形、脊髓內腫瘤等方面有重大貢獻,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他為國家培養了眾多碩士、博士和博士後研究人員,取得近70項科研成果。

王忠誠一生發表論文名三百篇,出版專著20餘部,總數字超過3000萬字。我國第一部《腦血管造影術》就是他的專著。他牽頭組建了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統一了全國神經外科病例和疾病診斷標準。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很多頭部中彈而受了腦外傷的戰士臨終前還高喊衝鋒,王忠誠內科、外科、骨科都會治,就是對神經外科束手無策,眼睜睜的看著戰士死去。他回到天津苦心鑽研,沒有教材就去無主墳挖顱骨做實驗。他決心開創中國自己的腦血管造影技術。他不顧屍臭尋找腦血管通路,練習經皮穿刺,取得豐富經驗,使六七個小時的確診時間縮短至15分鐘。

王忠誠攻破了6項世界性難題,著述了《腦自管造影術》,囊括了2500份造影資料,標誌著中國與世界先進水平縮短了30年,在神經外科臨床、教學、科研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是世界唯一開顱手術逾萬例的醫生,被譽為萬顱之魂。他率先提出腦幹和脊髓具有可塑性的觀點,總結出一套不同腦幹採取不同手術入顱的理論和方法,打破腦瘤禁區,施行的手術達1100餘例,手術死亡率低於1%,手術質量居世界領先地位。經數十年臨床實踐,他提出脊髓對於慢性瘤壓迫同樣具有可塑性的結論,使他的團隊以此理論施救,無一例死亡和手術致殘。王忠誠開拓的神經外科手術為廣大患者帶來福音。
 
王忠誠說,作為一個醫生,要真正地體貼病了、關心病人,不要把醫生的身份高於病人。拿起手術刀,不停地去掉病人身上的痛苦,千萬不要去割斷與人民的關係。有一次有一名病人大面積腦水腫,隨時會引起併發證死去,他的學生怕手術失敗老師會被人抹黑,建議由自己來做。王忠誠說,病人的生命比我的面子更重要。最後手術獲得成功,病人轉色為安。王忠誠手術的死亡率很低,因為他首先考慮的是病人的安危。他對生命的尊重、對患者的大愛,看成是醫生的責任。他的愛與責任感成就了大師的輝煌。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