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4日 星期五

生態保護戰略科學家吳征鎰


吳征鎰(13.6.1916-20.6.2013),生於江西九江,在楊州長大,於1937年在清華大學生物系畢業,1940-1942在西南聯大在理科研究所做研究生,師從生物系主任張景鉞教授。他於1950年任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所長,1955年任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58年任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長,1979年兼任中國科學院昆明分院院長。1997年他當選世界自然保護協會ISCN理事。吳征鎰先後獲國家科技獎6項,提出東亞植物區概念、被植物起源多系多期多域的理論,發表了140多篇各類論文,編寫了10部學術專著,在植物分類研究中,發現和發表了1300個以上分類群,對國際分類學產生重要影響。

吳征鎰見證了中國植物學發展歷程,是中國植物學家發現和命名植物最多的一位。他改變了中國植物主要由外國學者命名的歷史,率先提出建立自然保護區的建議,促進我國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發展。他的學術生涯是現代植物學在中國本土化和走向世界的縮影。1956年,吳征鎰以他的前瞻性戰略眼光向國家提出建立自然保護區的倡議,1958年,他舉家遷往昆明,從此開始了他提出在雲南建立24個自然保護區的規劃的事業。80年代他在雲南建了第一個南滾河自然保護區,1999年寫信給朱鎔基建議開發野生物質資源進行遺傳背景的分析研究,提取DNA進行分類保存,合理開發利用,造福國民經濟。

吳征鎰在西南聯大期間,在茅草房裡創建了一間用破木箱和洋油筒建成的植物標本室,在極簡陋的室內擁有兩萬多號標本。他和幾個年輕教師在昆明郊區土地廟裡自畫、自刻、自印,歷時三年,出版了石印版的《滇南本草圖譜》。文革期間,他被關在牛棚,利用中草藥小冊子,把中藥、草藥5000多種,按低等向高等的演化次序,編出了詳細的目錄,統一名稱,發現了很多久不見經傳和失傳的中草藥植物。1983-1988年,他組織了三個研究所的力量,集體編著出版了《新華本草綱要》,含植物藥約6000種。

吳征鎰主編和參與編寫了《西藏植物誌》、《雲南植物誌》、《中國種籽植物數據庫》、《中國高等植物圖鑑》、《全國植被區劃》、《中國植物誌》等。他主編的80126冊世界最大篇幅的植物誌《中國植物誌》,為中國960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葉建立了戶口,歷時45年,為祖國的植物學建立了不杇的功勛。他憑籍驚人的毅力,親自操刀,每年寫一二百萬字。吳征鎰立志以科學救國到科技興國,愛國心始終不變,他勉勵"年輕科學工作者,一定要在比我們還要艱難的路上去攀登,我願提供肩膀做墊腳石"。他從聞一多介紹他入民盟,到1946年在雲南大學標本室宣誓加入中國共產黨,心不變,志不移,為國家做出了不杇的貢獻。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