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日 星期五

理想主義與社會運動

建設一個新的國家需要有藍圖,1949年中國共產黨就要制定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方案。戰爭剛結束,中國社會面臨總體性危機,中國共產黨要以其社會理論結合社會實際,創造出一條通過重建總體性社會的道路,對鬆散的中國社會重新組織和整合。毛澤東以其理想主義的創新精神,把廣大人民吸納到轟轟烈烈的建設中去。他沿襲革命年代的激情,以運動方式發動群眾建設國家,從1949-197627年間,全國性的社會運動出現了70多次。

三反五反、大躍進、人民公社,甚至現今被普遍否定的文化大革命,都是那個年代一以貫之的革命與社會建設理想主義的哲學。社會運動是對大眾關心的問題有組織的集體表達,以達成某一目標,以改造別人也改造自己。從50年代的歷史看,新政權就是以"搞運動"去鞏固和動員群眾。中國共產黨借助政治運動把力量扎根於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發現積極份子,建設組織,區分敵我。1954年負責政法的領導人董必武和彭真不諱言"共產黨就是靠運動吃飯"

1953年毛澤東終止了新民主主義,宣佈向社會主義過渡。國家對社會經濟生活控制日益加強,計劃經濟初步確立,政治和意識形態的各種運動接踵而至。1955年反"胡風運動",引出了全國性的"肅反運動",查歷史、查關係、查生活,無一幸免。農業合作化運動是一場涉及億萬農民利益的社會變革,於1955年全國普遍建立了初級社,1956年就佔了總農戶的96.3%,改變了中國農村數千年來固有的發展道路。全國刮起了人民公社的"共產風。

公社開始無償地共個人的產,社員的自留地、家禽牲畜、自營的成片果林及生產農具。窮隊共富隊的產,公社內貧富拉平。合作社開始合併,統一調配,統一核算。城市工廠以"白手起家""協作精神""拿來主義""無私奉獻",共群眾和企業的產。1958年前後的"割資本主義尾巴"運動,混洧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亂抓辮子、亂打棍子、亂戴帽子",讓很多人不敢講真話。"穩口深藏舌,到處好安身",使公社運動以巨大的聲勢,淹沒了不同意見。

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都是中國自力更生的好例子。增強了中國獨立發展工業的自信心,也建立起戰天鬥地,艱苦奮鬥的精神。這兩次運動增強了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進經濟增長的迫切心情和理想,也增強了人民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熱情,但同時由於運動化,也產生了不少負面的影響。文化大革命的"文攻武圍",充滿造謠攻擊、無理橫蠻、武斷狂燥,冤假錯案頻頻,都是社會運動帶來的惡果。社會運動失控,就是社會的災難。
理想主義能夠結合主觀的努力為社會建設,會是一件好事,但如只無節制地搞運動,終會害了自己的"性命"。社會運動是一種集體心理現象,參予的人會產生某種情緒波動,易受情境影響和集體狂熱的感染,全部或部份喪失理性思考能力,做出集體無理性的行為。對於反華者在香港搞的反政府群眾運動,香港人應保持高度警惕。香港報章上的五花八門,千奇百怪對政府的"文攻",特別是黎智英陰陽怪氣的挑動群眾情緒的做法,都是社會產生動亂的訊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