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7日 星期三

政黨時代的誕生

政治是一個大舞台,吸引著追逐權力的人登台表演。人類社會任何時候都會有為權力而生的人。西方國家的政黨和政治制度始於19世紀,在20世紀前半期才達到成熟。中國共產黨誕生於1921年,在一系列主權危機、文化危機和社會危機時空背景和歷史脈絡中產生。中國文化中固有的使命感,不斷刺激著新型政治要素的出現。外部力量從海上和陸路向中國滲透,還有內陸亞洲邊緣地帶伊斯蘭的反叛和俄羅斯入侵,激起了中國獨立建國的渴求。

中國共產黨在意識形態上對俄國革命的垂慕,對列寧準確把握了資本主義在轉嫁危機中激發邊緣地區爆發革命可能性的預見,認為列寧的政治理論和運動是天才創造。1917年俄國革命就是在資本主義薄弱環節產生,撕開了一條通往社會主義道路的缺口。中國的革命也是在各種政治力量與資本主義體系千絲萬縷的聯係中孕育出來。科舉制度崩潰,使靠熟誦經史子集為業的讀書人,斷了士途之路,只能另僻政治途俓,使政黨有了產生的制度脈絡。

盡管近代中國的很多黨派與西方有相似性,中國共產黨並不是議會制度孕育而來,而是在孫中山議會制度破產後的政治產兒。科舉制的廢除,君主時代終結,由專制向共和轉型,以及議會政治的破產,構成了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制度性脈絡。政黨學說的引入與傳播,為共產黨的誕生提供了文化和觀念上的鋪墊。辛亥革命後,政黨如雨後春笋,破土而生。以政治為業的人組建政黨,各自為其利益集團而存在,中國多黨林立的政黨政治格局有了出現的可能。

政治是利益的爭奪和資源分配的手段。任何政治制度都具階級性。西方近代的議會制度是與資產階級崛起聯係在一起的。蘇聯的政治制度在不斷鞏固新官僚集團階級的特權地位,美國的選舉制度是有錢階級的政治遊戲。這就決定了政治活動乃階級性活動的性質。在政治舞台上通過橫向聯係形成大集團,以共同利益為基礎,促成階級的生成。社會給新興的精英階層提供了發財的機會,開始登上歷史舞台,佔有統治地位,構成顛覆清朝的革命性力量。

毛澤東基於革命立場,提出中國分為地主和買辦階級、中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半無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古代中國有國人階級和野人階級、儒門階級和寒門階級。現代的結構則更複雜,這一結構奠定了政黨賴以誕生的社會基礎。不同政黨代表不同階級的利益,不同政黨對不同階級的動員,導政了日後不同政黨的走向和命運。最明顯的就是國共兩黨階級基礎的差異,導致了政黨性質的不同。國民黨與孫中山的革命理想背道而馳,把農民階級留給了共產黨。

國共對立就是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的對立,也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當然在以農民為主的國度,佔人口大多數的無產階級在革命鬥爭中,有了正確的策略和組織力,自然佔了上風。國共只是兩大黨,在科舉制度崩塌後,熱心於士途的人或利益集團,紛紛組成政黨。據民國初年的政黨統計,新興團體共有312個,有66個目的在於維護共和政體,35個則有自己的政綱,44個為了維護地方利益。只有中國共產黨在意識形態層面上超越其他政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