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6日 星期六

組織與整合模式的創新

要瞭解中國必須瞭解中國共產黨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其黨員在社會生活中無處不在,處處都在。宗教對上帝的其中一個定義就是"無處不在,處處都在",共產黨不是上帝,但其組織能力卻是不容置疑的。中國100人中就有約7個人為共產黨員,其滲透能力之強,世界無雙。組織是意識形態實施的載體與保證,把絕大多數人嵌入到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各個領域,是克服中國散漫無組織的狀態的戰略主張。這是共產黨的創新思維。
中國共產黨基層組織體現著列寧主義政黨的民主集中、堅持群眾路線、維護和加強黨的紀律等等原則,通過自身組織體系,扎根於社會底層,充份有效地反映和遞送國家的宏觀意志,在日常生活中集社會微觀利益。這種組織形式,使共產黨向人民民主方向發展。其基層組織除了發揮動員作用,還要發揮對基層社會的領導和管理作用。基層組織不僅為政黨提供職業政治家,其成員也是行政官僚體系的一部份,納入官僚職位升遷體系中協調與配合。
黨章規定,正式黨員3人以上的地方,都應建立黨的基層組織。1978年以後,城市改革啟動了企業的全面改制。改制帶來了很多的社會矛盾,如何保障企業員工利益、提高企業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競爭能力、保障國家財產不流失,使中國共產黨不得不在企業中加強組織建設。《公司法》的出台,探索了政黨組織進入公司的模式,對國有獨資和控股公司的黨委負責人,通過法定程序進入董事會和監事會,擔任董事長兼黨委書記,總經理則原則上需分設。
我們走訪一些港資企業,也曾見到一些香港老闆騰出一些地方給員工過組織生活,並告訴我們這些共產黨員,基本上都是他們公司的積極份子,對生產和管理起了好的帶頭作用。同時經濟體制改革,產業結構調整,勞動關係變化,形成黨員流動和分化,出現組織空白點。政企政社關係開始大幅度調整,社區建黨戰略行動對社區建設和管理起了領導的核心作用。廣大居民在生活中聽到了共產黨的聲音,也感受到他們給予的關懷和政黨力量的支持。
社區黨組織協助中央台辦理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評選,體現了黨和政府以健康向上的道德風尚來引領社會風氣。中國共產黨還對一些電視節目,如超級女聲、網絡紅人、電視相親《非誠勿擾》等進行了以黨報點名批評方式的整治。與此同時,隨著時代的變化,社會自主性日益突出,過去以內參模式、上書模式等公共政策議程設置模式,向網絡化模式轉變。利益集團和個體可以通過互聯網表達意見,將社會中潛在的壓力轉化為現實壓力向政府傳遞。
基層組織的黨務工作者沒有了級別概念,需要通過自身的專業、才華、人格魅力獲得組織成員的支持。現在,己經很難想像黨務工作者可以向組織成員下達命令,大家都必須以理服人。這樣就基本上克服了一人得病,大家吃藥的毛病。基層組織的新權威是非強制性的,建基於福利滲透能力之上。黨的支部書記為社區居民找保姆、做紅娘、調解社區各類矛盾,提供資源交換平台,而不直接產生福利。中國在市場導入和權力轉換中,進行了組織模式的創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