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7日 星期四

物質慾望與改革


習近平剛當選中共總書記就到深圳考察,表達了堅持鄧小平改革開放路線的決心。六四動亂中,有人把小瓶子滿街扔,釋出的信號非常明確,就是要鄧小平第四次下台。鄧小平出動了軍隊,平定了動亂,讓中國的改革開放,繼續下去。中國經過十多年"模著石頭過河"的改革實踐,經驗與教訓並存。通貨膨脹、下崗失業、官倒、腐敗等一系列問題,讓人們對改革產生懷疑。同時蘇聯與東歐發生巨變,人們對中國的未來產生迷惘。疑慮情緒籠罩人們心中。
19921月底,鄧小平到深圳、珠海等地視察,肯定了改革開放的成就,并發表了他著名的"南方談話"。談話中他堅持了走社會主義道路一百年不變的決心,鼓勵人們加快改革步閥,大膽創新,一切以是否有利於增進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準。他說,"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他特別強調,要集中精力把經濟搞上去,要抓科技和教育。
他堅持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打擊各種犯罪活動。他強調整個改革開放中都要反腐倡廉。他說中國出問題都是出在內部,因此要注意培養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標準,選拔德才兼備的人進入班子,促進社會健康發展,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他的談話,對要走資本主義道路和自由主義反改革派思潮都作了批判,為中國未來指明了方向。習近平重溫鄧小平的路,也就是要堅持走改革開放之正路。
改革開放初期,人們對市場經濟持觀望和懷疑態度,也有人感到迷惘。鄧小平南方談話後,人們對十多年來的市場發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從害怕金錢,到談論人家發財致富時,眼裡會閃爍著艷羨的目光。"姓資姓社"己不再是煩腦,人們開始走創業致富之路。社會也開始發展出各種新的文化消費模式,如閱讀、聽音樂、畫畫、玩樂器。此外,卡拉OK、快餐、超市、酒吧、髮廊、私人俱樂部等屬於私人消費項目在萌發。社會的物質慾望在改革中提升。
中國共產黨在新時期領導社會的主導思想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中國政府的中心任務逐漸發展成GDP主義和發展主義。為了提高經濟效率,增強市場競爭,中國出台一系列市場導向的政策,創立私人市場,取消福利補貼,放鬆市場管制,對國營企業進行改革。1994年之後,中央對財政收入進行與地方6040的分稅制,增強了中央財政對社會與社會進行干預的能力。增強的財稅與控制力,與GDP主義的匯合,使貧富差距迅速拉大。
社會一切以GDP為重,對於能出口創匯,招商引資特別偏好,對於不能以快速達到增長目的的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則缺乏積極性。經濟發展主義和金錢至上的功利主義在社會產生著巨大的影響。社會的發展,不時會有不同的情況出現,作為政府就要及時調整,自我完善,讓社會朝著正確航向進發。習近平接替了胡錦濤,擔當起舵手和船長的責任,必定要國家做出新的抉擇,調整航向,帶領中國人去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實現中國人的強國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