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3月29日至5月1日,國民黨在南京召開行憲國大,中心議題就是選正副總統。國民黨在軍事失敗,政治、經濟發生嚴重危機形勢下進行,蔣介石竭力給代表打氣,聲稱”黃金、白銀、外匯,政府掌握甚巨,足能挽救經濟危機”,軍事上”東北必能固守,西北決無問題”,華中共軍”必定在三個月到六個月以內肅清”,要黨員”不要自造恐慌”,要”加強勝利的信心”。可是在危機面前,國民黨不是團結一致,而是各懷鬼胎,明爭暗鬥,對代表資格進行爭奪。原定由國民黨和民、青兩黨提名,卻出了”民選”代表。
各地未經國民黨中央提名,由”選民”簽署的代表就有600人,分配給民、青兩黨的名額幾乎全給擠掉。會前,國民黨中央命令未經”圈定”的黨員把名額留給”圈定”的黨員和民青兩黨。可是當選的黨員以國法對抗黨犯,大吵大鬥,搞抬棺材,絕食等鬥劇,要派軍警拉走絕食者和棺材,會議才得以進行。各派繼續明爭暗鬥,選舉主席團就用了一個星期。會場上也烏煙瘴氣,”有呼呼入睡的”,”有養神的,有閒談的,有吃花生的,女代表有脫鞋弄足的、有梳頭的”。會場內噓叫打罵,”全場鼎沸…..大打出手”,醜態百出。
4月4日,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在南京召開臨時全體會議,討論總統候選人提名問題,蔣介石嫌總統權力受到限制,寧願當行政院長,後中常委通過”賦予總統以緊急處置權”,蔣介石才表示”尊重”和”接受”。蔣介石在2734票中獲得2430票當選國民黨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已內定為孫哲生,要李宗仁顧全大局退出競選。李則置之不理,並與于右任、程潛建立了競選聯合戰線,否決由中央提名的做法,最後由李宗仁、孫科、程潛、于右任、莫德惠、徐傅霖六人為副總統候選人。競爭實是國民黨內李、孫之爭。
競選似賄買選票遊戲。李宗仁的競選費用達一千多條金條。由於競爭激烈,經三次投票無果,蔣介石示意程放棄競選,目的為支孫壓李。在程宣佈退選當晚,李也宣佈退選,使李、程的支持者非常不滿,紛紛罷選。蔣無法,只得疏通李、程取消放棄競選。4月29日,李以微弱多數勝出。5月17日,孫科、陳立夫選任正、副立法院院長。5月20日,總統就職,蔣介石任命何應欽為國防部長,白崇禧為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兼“剿總”總司令,自此走上自絕於人民之路,喪失治國權力,敗退台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