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5日 星期一

生物化學精英王應睞

學術帶頭人必須是有料之人,否則容易搞出像港大陳文敏、戴耀廷之流在法律研究上得出違法佔中,是“愛與和平的學術結論的笑話。王應睞不搞法律,但他在生物化學方面的成就,證明了學術成就的重要性。沒有學術成果,1948年他不可能在美國邁阿密生物技術討論會上獲得特殊成就獎,表彰他領導中國科學家在人工合成生物高份子方面所取得的成績。他於1966年取得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他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主持世界首次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和人工合酵母丙氨酸楝移核糖核酸的研究,都與他在學術上有真才實料有關。

王應睞生於19071113日,福建省金門縣華僑家庭。他兩歲喪父,六歲喪母,童年生活艱辛酸楚,養成了堅強的性格。大學畢業後,他在金陵大學做助教,後進入燕京大學化學研究院,研究氯仿、甲苯對蛋白醾的作用,以及比較豆漿與牛奶的消化率。1938年,他庚款留學英國,在劍橋大學攻讀博士研究生,研究維生素。他確立了,維生素B1的硫色素熒光測定法,能更準確簡便地測定食品及尿等生物樣品中的維生素B1含量。這種方比牛津實驗室的方法更優。他的多項研究取得優異成績,獲得教授和同學的讚許。 
  
1941年,他取得了生化博士學位,受聘於劍橋大學營養實驗室,首先發現維生素A過量時有毒,引起同行的注意。1943年,他在劍橋Molteno研究室工作,在血紅蛋白的研究上取得卓越成果。他還提純與結晶了寄生於馬胃的馬蛆的血紅蛋白性質,論文一直獲國外同行引述。1945年,王應睞回國,到南京大學醫學院任生化教授。1948年,他到上海牛頓研究院擔任研究員。1950年中國科學院生理化學研究院成立,他擔任研究員兼副所長。當時新中國剛成立,人才奇缺,他從國外把鄒承魯和張友端邀請回來參加工作。

就這樣他把一批思想前衛的年青科學家聚在一起,在1963年開始了合成胰島素的研究。他和中國科學院有機化學研究所,北京大學合作,制定方案,協調配合,於19659月,完成了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1981年完成了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計算。他做了大量協調工作,沒有真材實料,根本不可能完成艱巨的大量工作。1985年春節在表彰大會上他說,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的格言以自勉,表達了壯懷激越的情懷。王應睞於2001年在上海逝世終年93歲。我們永遠懷念這位有料之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