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3日 星期二

中國煉油催化劑專家閔恩澤

2007年,閔恩澤獲得年度最高科學技術獎。他是中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的奠基者,石油化工技術自主創新的先行者,綠色化學的開拓者,被譽為中國煉油催化劑之父。閔恩澤1924年生於四川成都,1946年畢業於中央大學化工系,1951年拿到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博士學位,在芝加哥納爾科化學工作四年,後衝破重重阻礙回到了闊別8年的祖國。回國後,他獲石油工業部部長助理徐今強引荐,在北京石油煉製研究所工作。1959年蘇聯援建的蘭州煉油廠,因中蘇關係破裂,沒有揀術支援,閔澤恩冒死鑽進高溫室檢查。

在極度簡陋的條件,沒有技術資料的情況下,他親自指導設計了自動調帶裝置,冒著危險,不斷地試驗,失敗,再試驗,才將問題解決。經過四年的艱苦研發,中國自主研製的小球硅鋁裂化催化劑問世,填補了中國催化劑領域的空白。自此以後,閔恩澤指導建設了4家催化劑廠。到1964年,中國石油煉製催化劑已做到了自給自足。此時,閔恩澤被查出肺癌,失去兩葉肺和一根肋骨。但大病初愈的他即投入到新的煉油催化劑研究中去,對鉑重整催化劑進行研發。後,國外技術有新發展,他為追趕世界水平努力不懈。

為了追趕國際水平,於20世紀80年代,閔恩澤被任命領導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的應用基礎研究。閔恩澤總結自己20年的經驗教訓,也認真總結國外催化劑和工藝研發的經驗,提出創新要從已有的經驗出發,利用已有的知識另僻蹊徑,形成新的構思,開展導向性基礎研究,獲取和積累新的科學知識去創新,創出系列煉油催化劑品種。到了90年代,全社會對環保意識增強,閔恩澤抱著對子孫後代負責任的態度,提出發展綠色化學的建議,並開始擴展到開發生物柴油和生物質化學品,有機化工原料及化纖單體領域。


20世紀90年代後期,中國引進化纖裝置,由於種種原因虧損嚴重,閔恩澤和中國石化技術服務小組與國外專家交流後,主持現場診斷,動員全國優勢單位聯合攻關,用7億元進行工藝改造,把引進的兩套裝置的產能從年產5萬噸,分別提高到1416萬噸一年,實現扭虧為盈,並通過改造消除引進的技術帶來的污染,開啟綠色化工時代。他還為減少汽車尾氣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護環境研發出高壓醇解生物柴油新工藝。業界評價他在國家需的時候,他站出來,燃燒自己,照亮能源產業,實在令人敬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