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材料科學家師昌緒,開發國內第一代航空用實心渦輪葉片,使航空、航天軍工的核心材料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轉變,擺脫了國外的掣肘。他倡導材料科學基礎研究與工業應用相結合之路,開拓了中國金屬腐蝕與防護研究所,創建材料科學研發基地,推動一系列新材料戰略規劃的誕生。師昌緒生於1920年,河北徐水縣大營村,1945年畢業於西北工學院礦冶系。1952年獲美國歐丹特大學冶金博士學位。20世紀50年代,美國麥卡錫主義猖獗,又爆發朝鮮戰爭,美國禁止理工科及醫學專業的中國留開生離美回國。
師昌緒不得不留在美國,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冶金系從事合金鋼等相關的研究。此時,一批中國愛國留學生,集體致函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要求撤掉禁令,同時印發200多封信投遞給美國報界,議員和民眾團體,引起了新聞界關注。導師柯恩問他是否因職位低或錢少所以要離開,並說他可幫忙調整。師昌緒謝絕說,”都不是。在美國我無關重要,但我的祖國需要我。”他們又聯名給周恩來寫信,表達迫切回國的願望。這封信由他送往印度駐美大使館轉交中國。1954年,日內瓦會議期間,中國據此向美國提出了抗議。
留學生的函件引起國際輿論的關注,迫使美國同意開中美大使級會談,為中國留學生回國打開了大門。回國後,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研製出鑄造空心渦輪葉片,大幅度提高了發動機的性能。師昌緒說,”既然美國已經用上了,我們就一定能做出來。”帶領科技人員,僅用一年時間就在實驗室做出比美國難度更大的9孔鑄造鎳基高溫合金空心渦輪葉片,使發動機的進氣溫度提高100℃,達到當時的國際先進水平。1966年11月進行批量生產,裝備了數以千計的發動機。他被公認為中國高溫領域的先驅。
師昌緒提出包套擠壓新工藝,發展出包套軋製,包套鍛造等新技術,研製出中國第一個鐵基合金鋼,通過對磷、硅等微量元素的有效控制,可以提高合金工作溫度20℃-25℃,1998年,他被國際實用材料會議授予創新獎。2000年,80歲的師昌緒主動要求領軍研究高強度的碳纖維,用於航空、航天。經過科技人員的探索,無論航天和航空都用上了國產的碳纖維。2013年3月,93歲的師昌緒在一次報告中說,”這個時代應該有什麼樣的信仰?”他接著說,”我的信仰就是中國夢”。他喚醒年青人對新材料科學的興趣,以”改善人們生活,增強國力”。師昌緒的愛國情懷讓人敬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