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解放在即,中共中央決定將戰略決戰方向首先指向東北戰場。在五大戰場中,東北戰場對解放軍最有利,在兵力上解放軍正規軍有70萬,地方軍30萬,合計百萬人,優於國民黨衛立煌集團軍。同時,戰區狹小,敵軍補給困難,國民黨正為撤、守舉棋不定。因此,打好東北戰場的決戰,成了全國戰局發展的關鍵。按照毛澤東的戰略部署,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進行了第一個遼瀋戰役的決戰。毛澤東指出”應該使用主力於該線,而置長春、瀋陽兩敵於不顧,並準備打錦州時殲滅可能由長、瀋援錦之敵”。
毛澤東指出,打下錦州,才能確實控制北寧線,封閉蔣軍於東北,形成”關門打狗”的局面,置敵於死地。9月10日,東北野戰軍,以一個縱隊和九個獨立師圍困長春;以六個縱隊和三個獨立師南下北寧線;以三個縱隊配置於瀋陽以西黑山、大虎地區;以兩個縱隊置於瀋陽以北地區,對付瀋陽並阻止長春敵軍突圍。9月16-24日,殲敵11萬餘人,生擒司令官兼山東省主席王耀武。這一役創造”攻濟打援”戰法,即打援部隊多於攻城部隊,也為淮海戰役所效法。當蔣發現中計,飛到北平瀋陽親自調兵遣將,以圖反撲。
蔣介石妄圖以在解放軍後方取巧方法,引解放軍回援,為錦州解圍。東北野戰軍頑強阻擊東進之敵,化解蔣軍六晝夜的輪番進攻。在10月9日掃清錦州外圍據點後,14日對錦州發動總攻,經31小時激戰,全殲守敵,俘副總司令范漢傑及敵軍十萬餘人。錦州解放。跟著蔣軍曾澤生率部26,000人起義;其餘守軍於19日由副總司令鄭洞國率部投降,長春遂告解放。此時,蔣介石又派一個旅,夢想廖兵團能奪回錦州,命令彰武一向錦州前進,還想搶佔營口,以奪海上退路,遭解放軍瓦解十萬人,活捉司令廖耀湘。
遼瀋戰役歷時52天,共殲國民黨軍47萬餘人。東北全境獲得解放。此時人民軍隊共殲敵一百萬人,軍事形勢進入一個新的轉折點。國民黨軍下降到290萬人,解放軍則增至300萬人,數量和質量都佔了優勢。為了適應戰爭形勢的需要,1948年11月1日起,人民解放軍進行統一編制,將各大戰區劃分為野戰部隊、地方部隊、游擊部隊,將野戰部隊分為西北、中原、華東、東北、華北五大野戰軍。彭德懷、劉伯承、鄧小平、王震、陳錫聯、陳毅、粟裕、蕭勁光、羅瑞卿、除向前、楊得志、賀龍、書仲勛等等大將,都為新中國的成立建立了戰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