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4日 星期三

中國出路問題的討論


1947年下半年,國民黨統治區政界和文化界人士在《觀察》等雜誌,往返辯駁,進行相當廣泛的討論。梁漱溟在第三卷第四、五期發表了《預告選災,追論憲政》一文,認為國民黨大選不過是一場災難,歐美的政黨分立的選舉之一套,不合中國傳統,鄉村建設才是中國政治的正當出路。張東蓀在第三卷第七期發表《我亦追論憲政兼及中國文化的診斷》,表示對梁文深感共鳴,認為中國不能有真正的選舉,是由於有特殊的勢力在那裡利用。選舉在西方是好東西,在中國就變成壞東西了。

樊弘在第三卷第十四期說,民主政治在中國屢試屢敗,因為中國永遠停滯在農業的階段有捨君主而取民主的必要1948131日在第三卷第二十三期發表《關於中國的出路看法---再答樊強先生》一文,認為東歐新民主主義與蘇聯不同,又有別於英國,政治上多黨並存,經濟上容納混合方式,土地則實行合理的再分配是中國今後所當取法的。此後,有人堅決擁護英美型的憲政把這個制度的理想,貫注於人民的實際生活,使這個制度變成我們的文化的一部,縱有錯誤,我們可以不斷修改

1948410日樊弘在《只有兩條路》中說,一條是反動的,一條是革命的路,反動的路,在把政權放在剝削者階級手內,但叫剝削者階級自動的放棄他們的政權….以增進人民的福利第三條路便是這一條路革命的路,在把社會上被剝削階層聯合起來,向剝削者階層以和平的或戰爭的手段,奪取政權。說,中國只有兩條路,更沒有第三條路19487月張東蓀在《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主張保留私有財產,談政治上各階級合作,反對暴力革命,指革命為換朝代,反對以再分配而求平等


194831日,北平中國社會濟研究會出版《新路》論政,提出32條基本政治主張,政治制度化,制度民主化,民主社會化,提出法治必須代替人治,….憲政尤重於憲法,確立文官制度軍隊屬於國家政權轉移,應視選舉的結果而定,收歸國有的土地給予補償,國家制定勞工福利法等等。這些討論和探索在國民黨即崩潰之時提出,實是抵制革命,保護美國侵略者和國民黨反動派的利益,反對武力革命。這些政治活動人物的言論和共產黨的新民主主義理論對立,就是要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與當時革命人民的想法不同,脫離了現實,沒有允許實現的可能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